首页成语词典夹袋中人物夹袋中人物的意思
jiādàizhōngrén

夹袋中人物



夹袋中人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当权者的亲信或被收揽作备用的人。

详细解释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替罢謁见,必问其有何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之囊中。故公为相,文武百官各称职者,以此。”《宋史·施师点传》:“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使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后成为收揽人才以备选用的典实。

明张居正《答总宪张崌崃言用人》:“别楮所荐诸贤,皆一时之俊,处吾夹袋中寧止朝夕。”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二:“夹袋搜罗海内空,人才毕竟恃宗工。”程善之《革命后感事》诗:“人材夹袋搜奇诡,幕府权衡啟别科。”后称当权者的亲信或预备选用的人为“夹袋中人物”,本此。

夹袋中人物[jiādàizhōngrénwù]

    修订本参考资料:宋朝施师点搜访人才,书其姓名、专长置于衣服夹袋中,作为派任职司的资料。典出宋史˙卷三八五˙施师点传。后指平时留意收揽的人才或当权者的亲信。

    如:别看他其貌不扬,他可是已被内定的夹带中人物。

夹袋中人物[jiādàizhōngrénwù]

    宋朝施师点搜访人才,书其姓名、专长置于衣服夹袋中,作为派任职司的资料。典出《宋史.卷三八五.施师点传》。后指平时留意收揽的人才或当权者的亲信。如:「别看他其貌不扬,他可是已被内定的夹带中人物。」

    出处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人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

    例子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16回:“一下子又成为冯保的夹袋中人物。”


    基础信息

    拼音jiā dài zhōng rén wù

    注音ㄐ一ㄚ ㄉㄞˋ ㄓㄨㄥ ㄖㄣˊ ㄨˋ

    繁体夾袋中人物

    感情夹袋中人物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备用的人。

    近义词夹袋人物

    英语persons whom one can implicitly trust and share responsibilities with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夹袋中人物的意思解释、夹袋中人物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谋臣猛将 善于谋划的文臣和勇猛善战的将帅。
贫儿曝富 曝:通“暴”,显露。穷人炫耀财富。比喻稍微有点成绩就炫耀
不了了之 了:完结;了结;不了:不结束;不过问。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事。
没完没了 没有完结的意思
自身难保 自己保不住自己。
蹑足屏息 蹑足:放轻脚步;屏息:忍住呼吸。指放轻脚步,隐蔽行踪。形容行动小心隐秘。
逸闻轶事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辉煌夺目 夺目:耀眼。形容光彩耀眼
破格录用 格:规格,标准;录用:任用。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
断尾雄鸡 断尾:断去尾巴。雄鸡因怕做祭祀的贡品而自残其身。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或装傻。
中冓之言 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风木叹 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天夺其魄 见“天夺之魄”。
日久岁长 见“日久天长”。
一命归阴 指死亡。
信而有征 确实可信而且有证据。
贵在知心 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
枯枝再春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秀才人情 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
毁廉蔑耻 蔑:无。不顾廉耻。
移风平俗 转变风气,改变习俗。
虚为委蛇 虚:表面的;委蛇:敷衍。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繁音促节 繁:杂;促:急迫,急促。繁密的音调,急促的节奏。
金闺玉堂 指朝廷官宦。
狗颠屁股 狗摇尾乞怜。用以形容极尽逢迎、献媚的丑态。
放屁添风 谓从旁助威。
打破饭碗 打:敲击。比喻失业,无以为生
就职视事 指官员正式上任工作。视事:旧指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