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诵心维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详细解释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百科解释口诵心维,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监·纪述内臣》:“谓内书堂进世则所进,与《忠鉴录》同立课程,使其口诵心维,可以迁善改过。”
例子朱自清《经典常谈》:“只看宋以来儒者所口诵心维的‘十六字心传’。”
基础信息
拼音kǒu sòng xīn wéi
注音ㄎㄡˇ ㄙㄨㄥˋ ㄒ一ㄣ ㄨㄟˊ
繁体口誦心維
感情口诵心维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口中念诵,心里思考。
近义词口诵心惟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转弯磨角(意思解释)
- 两虎相斗(意思解释)
- 甘心首疾(意思解释)
- 褴褛筚路(意思解释)
- 浮光掠影(意思解释)
- 肺腑之言(意思解释)
- 实实在在(意思解释)
- 以肉喂虎(意思解释)
- 四方辐辏(意思解释)
- 舞枪弄棒(意思解释)
- 满面羞惭(意思解释)
-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意思解释)
- 罗敷有夫(意思解释)
- 巴山蜀水(意思解释)
- 弄管调弦(意思解释)
- 言近旨远(意思解释)
- 高视阔步(意思解释)
- 尊贤爱才(意思解释)
- 临危不惮(意思解释)
- 风雨摇摆(意思解释)
- 故步自画(意思解释)
- 温凊定省(意思解释)
- 堕高堙庳(意思解释)
- 贪花恋酒(意思解释)
- 东闯西走(意思解释)
- 绠短絶泉(意思解释)
- 意气相亲(意思解释)
- 恢奇多闻(意思解释)
※ 口诵心维的意思解释、口诵心维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亲上做亲 | 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发上指冠 |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
决一雌雄 | 雌雄:雌性和雄性;比喻胜负、高低。进行较量;分出胜负或高下。 |
经丘寻壑 | 指游览山水。 |
林下风度 | 称颂妇女娴雅飘逸的风采。 |
唱反调 | 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采取对立的举措。 |
以退为进 |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用退让作为手段求得前进。 |
毫无顾忌 | 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
真真假假 | 指真假难辨。 |
开眉展眼 | 高兴愉快的样子。 |
骈肩叠迹 | 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
鹄峙鸾停 | 形容人仪态端庄,姿容秀美。 |
一代鼎臣 | 见“一代宗臣”。 |
衅起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
饱汉不知饿汉饥 | 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
耳视目食 |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
尽在不言中 | 尽:都,全部。指大家不言明,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
绿林豪杰 | 指绿林中出众的人物。 |
长歌代哭 | 长歌:放声歌咏,借指写诗文。用放声歌咏来代替痛哭泣,借以抒发胸中的悲愤。 |
海盟山咒 | 犹言海誓山盟。 |
呼之即至,挥之即去 | 呼:召唤;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任意使唤支使。 |
山摇地动 | 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 |
粗心浮气 | 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
获益匪浅 | 匪:通“非”,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出自《诗·卫风·木瓜》。 |
二次革命 | 二次革命(又称癸丑之役或赣宁之役)发生于1913年,是以孙中山为代表反抗袁世凯的革命事件。 |
云山雾罩 | ①形容云雾弥漫。②形容说话漫无边际,使人难以理解。 |
去题万里 | 去:离开。比喻写文章偏离了题目,越扯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