饔飧不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饔:早饭。飧:晚饭。终天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亦作“饔飧不继”、“饔飧不给”。
详细解释
三餐不继。形容生活十分困顿。《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也作「饔飧不给」、「饔飧不继」。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基础信息
拼音yōng sūn bù bǎo
注音ㄩㄥ ㄙㄨㄣ ㄅㄨˋ ㄅㄠˇ
繁体饔飱不飽
感情饔飧不饱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近义词饔飧不给、饔飧不济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接踵而至(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勿为牛后(意思解释)
- 分别门户(意思解释)
- 会者不忙(意思解释)
- 回眸一笑(意思解释)
- 翻然悔悟(意思解释)
- 冯河暴虎(意思解释)
- 东躲西跑(意思解释)
- 匿影藏形(意思解释)
- 生花之笔(意思解释)
- 徘徊歧路(意思解释)
- 从善若流(意思解释)
- 浑然自成(意思解释)
- 塞上江南(意思解释)
- 壶里乾坤(意思解释)
- 胼胝之劳(意思解释)
-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意思解释)
- 闭口结舌(意思解释)
- 浮声切响(意思解释)
- 详计审处(意思解释)
- 你言我语(意思解释)
- 掎摭利病(意思解释)
- 矜功负气(意思解释)
- 穷妙极巧(意思解释)
- 福泰安康(意思解释)
- 璇玑玉衡(意思解释)
- 尸位误国(意思解释)
- 事非前定(意思解释)
※ 饔飧不饱的意思解释、饔飧不饱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呕心镂骨 | 呕:吐。形容费尽心血,历尽艰辛。 |
闭合思过 |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
走花溜冰 | 比喻吹牛,说大话 |
反璞归真 |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喜上眉梢 | 眉梢:眉尖。喜悦的神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形容高兴时眉开眼笑。 |
歪不横楞 | 歪斜不正的样子。 |
东风人面 | 指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不得重见。 |
有备无患 | 备:防备;患:患难;灾祸。事先有防备就可能避免灾祸。 |
一呼再喏 | 听到一声呼唤即连声应答。表示恭顺。 |
相惊伯有 | 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
情深骨肉 | 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 |
以戈舂黍 | 用戈去舂黍米。比喻达不到目的。 |
风流云散 | 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 |
猿鹤沙虫 |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按,今本《抱朴子·释滞》作:“山徙社移,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后因以“猿鹤沙虫”指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 |
神乎其技 | 形容技艺或手法十分高明。 |
吹气如兰 | 见“吹气胜兰”。 |
重义轻财 | 谓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
才大难用 | 见“材大难用”。 |
威仪孔时 | 威仪:庄严的仪容和举止;孔:甚,很。仪容严肃,举止庄重,很合时宜。 |
贪荣慕利 | 慕:羡慕。贪求荣誉,慕财图利。 |
春花秋实 | 见“春华秋实”。 |
不忘久要 | 久要:旧约,旧交。不忘记旧友情。 |
高识远度 | 识:见识。见识高超,器度深远。 |
博文强记 | 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
盖棺而定 | 意思是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 |
八人大轿 | 旧时高官等乘用的一种八个人抬的大轿子。 |
漂亮朋友 | |
恶恶实实 | 狠巴巴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