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不桡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守正不挠”。
详细解释
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同“守正不挠”。
百科解释守正不桡,读音shǒuzhèngbùráo,成语,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
基础信息
拼音shǒu zhèng bù ráo
注音ㄕㄡˇ ㄓㄥˋ ㄅㄨˋ ㄖㄠˊ
繁体守正不橈
感情守正不桡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近义词守正不挠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意思解释)
- 半壁江山(意思解释)
- 蓬赖麻直(意思解释)
- 来迎去送(意思解释)
- 仁人志士(意思解释)
- 美轮美奂(意思解释)
- 心胆俱碎(意思解释)
-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意思解释)
- 雨恨云愁(意思解释)
- 白头不终(意思解释)
- 飘零书剑(意思解释)
- 羽化登仙(意思解释)
- 风流跌宕(意思解释)
- 长缨在手(意思解释)
- 捋臂揎拳(意思解释)
- 赞声不绝(意思解释)
- 携男挈女(意思解释)
- 撒泼放刁(意思解释)
- 简断编残(意思解释)
- 兵精粮足(意思解释)
- 有价无市(意思解释)
- 劖言讪语(意思解释)
- 名臣硕老(意思解释)
- 九鼎一言(意思解释)
- 国富民康(意思解释)
- 大限临头(意思解释)
- 笔精墨妙(意思解释)
- 屯蹷否塞(意思解释)
※ 守正不桡的意思解释、守正不桡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动声色 |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
止戈兴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继往开来 | 继:继承;往:过去;来:未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
喏喏连声 | 喏喏:答应的声音。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
折券弃债 | 券:泛指票据、凭证。指销毁债券,不再索偿。 |
千虑一得 | 虑:思考;得:收获。在千百次的考虑中;总会有正确的时候。 |
汉武托孤 | 汉武:汉武帝;孤:遗孤。汉武帝把8岁的儿子托霍光辅佐。 |
功若丘山 | 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 |
搔头摸耳 |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
鱼书雁帛 | 见“鱼书雁帖”。 |
非熊非罴 | 罴:熊的一种。不是熊也不是罴。旧指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
端本清源 | 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玉石同碎 | 犹玉石俱焚。 |
韬迹隐智 | 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
马齿加长 |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
无从置喙 | 没有话可说,没有可插嘴的。 |
独具一格 | 单独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格调。 |
风流酝藉 | 风流:风度,标格。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
万代千秋 | 指经历年代极久远。亦作“万古千秋”、“万载千秋”。 |
适心娱目 | 犹言喜心悦目。 |
鲍鱼之肆 | 卖咸鱼的店。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
复车之戒 |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
恶杀都来 | 宋﹑元﹑明时刽子手行刑前的叫喊声。 |
文思敏速 | 形容写文章的思路迅速而灵敏。 |
同谘合谋 | 共同商量谋划。 |
事非经过不知难 | 指事因经过始知难,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不知道它的艰难。 |
拱默尸禄 | 见“[[尸禄素餐]]”。 |
淡水之交 | 缟纻:缟带和纻衣。缟带指用白色绢制成的大带。纻衣指用苎麻纤维织成的衣服。指交情笃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