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详细解释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百科解释止于至善,汉语成语。拼音:zhǐyúzhìshàn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郑玄注:“止,犹自处也。”孔颖达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陈澔集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例子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基础信息
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注音ㄓˇ ㄩˊ ㄓˋ ㄕㄢˋ
繁体止於至善
感情止于至善是褒义词。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辨形“止”,不能写作“至”;“至”,不能写作“止”。
近义词十全十美、白璧无瑕、至善至美
反义词漆黑一团、毫无是处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意思解释)
- 避影匿形(意思解释)
- 言之成理(意思解释)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解释)
- 任重致远(意思解释)
- 蟹匡蝉緌(意思解释)
- 下马冯妇(意思解释)
- 说古道今(意思解释)
- 睚眦之怨(意思解释)
- 一叶迷山(意思解释)
- 疾风迅雷(意思解释)
- 唾面自干(意思解释)
- 不弃草昧(意思解释)
- 囊箧萧条(意思解释)
- 写经换鹅(意思解释)
- 遗珥坠簪(意思解释)
- 遂迷不窹(意思解释)
- 褒采一介(意思解释)
- 扶困济危(意思解释)
- 依希犹记(意思解释)
- 铜壶刻漏(意思解释)
- 一碧无际(意思解释)
- 七七事变(意思解释)
- 衔橜之变(意思解释)
- 有翅难展(意思解释)
- 切鈇之疑(意思解释)
- 颠倒错乱(意思解释)
- 楚凤称珍(意思解释)
※ 止于至善的意思解释、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反败为胜 |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
满腔义愤 | 满腔:充满心中。心中充满对不合理的事情的愤怒。 |
别开一格 | 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
如锥画沙 | 象用锥子在沙上画出来似的。形容书法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
怀珠抱玉 | 见“怀珠韫玉”。 |
出言有章 | 说话有条理。 |
画虎画皮难画骨 |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
高深莫测 | 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摸不准;度量不得。莫:不。测:估测。 |
放纵驰荡 | 放纵:无拘束。驰:乱跑。荡:游荡。没有管束地乱跑乱逛。形容不求进步,到处游荡。 |
事危累卵 | 事情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形容形势极端危险。 |
足不逾户 | 见“足不出户”。 |
嚣浮轻巧 | 嚣浮:浮夸。形容人不踏实可靠。 |
顺从其美 | 美:美德。因势利导,发扬优点。 |
小异大同 | 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 |
沈博绝丽 | 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
著述等身 | 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著作等身”。 |
装模做样 | 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给人看。 |
遗簪堕屦 | 簪:针形首饰;屦:鞋。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或故情。指不忘旧友。 |
报怨雪耻 | 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
五侯蜡烛 | 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后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
无情无绪 | 没有心思,苦闷无聊。 |
雪里送炭 | 见“雪中送炭”。 |
浮一大瓟 |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瓟:同“匏”,匏瓜。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
粗识之无 | 意思是略知文墨。 |
环环相扣 | 意思是一环扣一环,比喻若干事物之间密切相关。 |
跌跌冲冲 | 同'跌跌撞撞'。 |
隔品致敬 | 唐玄宗尊崇张说﹐命仆射视事﹐坐受御史中丞﹑左右丞﹑吏部侍郎四品官廷拜之礼﹐以后成为故事﹐称'隔品致敬'。至武宗时陈夷行为左仆射﹐乃奏罢。 |
啰啰唆唆 | 犹啰唆。语言琐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