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席而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用苇席裹尸而埋葬。极言葬礼之薄。
详细解释
谓用苇席裹尸而埋葬。极言葬礼之薄。
百科解释卷席而葬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用苇席裹尸而埋葬,极言葬礼之薄。
出处《后汉书·逸民传·梁鸿》:“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基础信息
拼音juàn xí ér zàng
注音ㄐㄨㄢˋ ㄒ一ˊ ㄦˊ ㄗㄤˋ
繁体卷蓆而奘
感情卷席而葬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习非成是(意思解释)
- 关山阻隔(意思解释)
- 孳孳不息(意思解释)
-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意思解释)
- 乐此不倦(意思解释)
- 旁观袖手(意思解释)
- 自学成才(意思解释)
- 通古达变(意思解释)
- 浑浑沉沉(意思解释)
- 画沙聚米(意思解释)
- 冲州撞府(意思解释)
- 浮花浪蕊(意思解释)
- 朝打暮骂(意思解释)
- 天诱其衷(意思解释)
- 人前背后(意思解释)
- 攫为己有(意思解释)
- 全无忌惮(意思解释)
- 朱墨烂然(意思解释)
- 莫余毒也(意思解释)
- 振国之患(意思解释)
- 鸿轩凤翥(意思解释)
- 山公酩酊(意思解释)
- 蠹国嚼民(意思解释)
- 想来想去(意思解释)
- 因敌取粮(意思解释)
- 一抔之土(意思解释)
- 心存目识(意思解释)
- 荆南杞梓(意思解释)
※ 卷席而葬的意思解释、卷席而葬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十恶不赦 |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士饱马腾 |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
兵以诈立 | 兵:军事,战争;诈:欺骗。用兵作战要善于用计谋迷惑对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博览群书 |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天打雷击 | 雷击:雷电杀伤。比喻不得好死。 |
道头知尾 | 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
绳趋尺步 | 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
打人骂狗 | 对人滥打乱骂,摆尽威风。 |
讽德诵功 | 赞美、颂扬功德。 |
倒枕捶床 | 倒:翻转;捶:用拳头敲打。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 |
无噍类 | 噍类:咬东西的动物,指活人。比喻没有一个人生存。 |
造谣惑众 | 制造谣言;迷惑群众。 |
断长补短 | 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
咽苦吞甘 | 犹咽苦吐甘。偏指吃苦。 |
牛不喝水难按角 | 比喻强迫他人干某一件事。 |
极天蟠地 | 谓充塞天地之间。语本《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
靡衣玉食 | 美衣美食。 |
面目黧黑 | 黧:黑。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 |
略迹原情 | 撇开事实不谈,从情理上原谅。 |
鸡犬无惊 | 见“鸡犬不惊”。 |
异香异气 | 特异的香味和气息。 |
扇枕温席 |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终身:人的一生。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培养人才。 |
与日俱新 | 伴随时间的推移新事物不断出现。 |
逋慢之罪 | 不遵守法令的罪过。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 |
凿性斧身 | 谓戕害身体性命。 |
假意撇清 | 本不清高,却故意自命清高。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