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绝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空:空白;绝:断绝。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指从古到今非常突出;独一无二的事物。
详细解释
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祖孙三代倒做了三朝元老,真可以算得“~”的了。◎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六回
出处宋 朱象贤《闻见偶录 男服从军》:“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诗歌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
例子祖孙三代倒做了三朝元老,真可以算得“空前绝后”的了。(清 吴趼人《痛史》第十六回)
基础信息
拼音kōng qián jué hòu
注音ㄎㄨㄥ ㄑ一ㄢˊ ㄐㄩㄝˊ ㄏㄡˋ
繁体空前絶后
正音“空”,不能读作“kòng”。
感情空前绝后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极不寻常的盛况。
辨形“绝”,不能写作“决”。
歇后语马蹬子钉掌;女同志穿凉鞋
谜语木屐;无始无终
近义词史无前例、绝无仅有、亘古未有
反义词比比皆是
英语unique
俄语небывáлый и неповторимый
日语空前絶後(くうぜんぜつご)
德语weder in der Vergangenheit,noch in der Zukunft seinesgleichen finden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浑然一体(意思解释)
- 想望丰采(意思解释)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释)
- 雕梁画栋(意思解释)
- 春夏秋冬(意思解释)
- 同德一心(意思解释)
- 跳到黄河洗不清(意思解释)
- 将李代桃(意思解释)
- 目断鳞鸿(意思解释)
- 蹈故习常(意思解释)
-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意思解释)
- 畏之如虎(意思解释)
- 河梁之谊(意思解释)
- 色如死灰(意思解释)
- 名闻天下(意思解释)
- 初露头角(意思解释)
- 深山老林(意思解释)
- 行所无事(意思解释)
- 水火不兼容(意思解释)
- 改过作新(意思解释)
- 独步当时(意思解释)
- 花前月下(意思解释)
- 名正理顺(意思解释)
- 滚鞍下马(意思解释)
- 舟车之利(意思解释)
- 自立自强(意思解释)
- 三足金鸡(意思解释)
- 冷牕冻壁(意思解释)
※ 空前绝后的意思解释、空前绝后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跃跃欲试 | 跃跃:急于要动的样子。心情急切地想试一试。形容对某事情非常有兴致;急切想试试。 |
惩恶劝善 |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
可乘之机 | 乘:凭借;利用;机:机会。可以利用的机会。 |
炎黄子孙 | 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 |
鹏程万里 | 鹏: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程:里程。大鸟飞行的路程万里之遥。比喻前程远大。 |
以防万一 | 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万一:可能性极小的意外变化。 |
傲霜斗雪 |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
狗党狐群 | 见“狐群狗党”。 |
危言危行 |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
如饮醍醐 | 比喻使人思想上一下就通了。 |
解剑拜仇 | 谓息争释怨。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
肯堂肯构 | 堂:立堂基;构:盖屋。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 |
守经达权 | 经:正道,原则;权:权宜,变通。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不固执。 |
一世龙门 |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笔大如椽 | 椽:房椽;放在檀上架屋顶的木杆。笔大得好像椽子。多形容大毛笔。 |
宜嗔宜喜 | 意思是不论生气,还是高兴,总是很美的。 |
结舌钳口 | 结舌:不敢讲话;钳:夹。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或指内心恐惧。 |
马前小卒 | 卒:兵;走卒。旧指在车马前头供使唤奔走的人。现多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
衣锦之荣 | 衣:穿。显贵后穿锦绣衣服回归故乡的荣耀 |
颠扑不碎 | 颠:跌到;扑:拍打。无论怎样摔打都破碎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无可辩驳。 |
尺籍伍符 | 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
青史留芳 |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
谬托知己 | 谓假托为知心朋友。 |
衮衣西归 | 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西:向西;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 |
説梅止渴 | 比喻借想像以自慰。 |
一龙九种,种种有别 | 比喻各人的品质、爱好都不相同。 |
平步公卿 | 指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很高的官位。 |
耽耽逐逐 | 瞪目逼视而急欲攫取。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汉书.叙传下》'六世耽耽'唐颜师古注引作'虎视耽耽,其欲浟浟',曰:'耽耽,威视之貌也。浟浟,欲利之貌也。今《易》浟字作逐。'形容贪婪追逐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