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投于地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投:抛掷。自己一下子仆伏在地上。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顺归罪。”
例子宋·王谠《唐语林·雅量》:“元载之败,其女资敬寺尼真一纳于掖庭。德宗即位,召至一别殿,告其父死。真一自投于地,右右皆叱。”
基础信息
拼音zì tóu yú dì
注音ㄗˋ ㄊㄡˊ ㄩˊ ㄉ一ˋ
感情自投于地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意思解释)
- 冠履倒易(意思解释)
- 斗酒学士(意思解释)
- 涕泗横流(意思解释)
- 驰骋疆场(意思解释)
- 骑鹤望扬州(意思解释)
- 无明火(意思解释)
- 拉东补西(意思解释)
- 大家小户(意思解释)
- 袅娜娉婷(意思解释)
- 铭刻心骨(意思解释)
- 痛彻心腑(意思解释)
- 知人知面不知心(意思解释)
- 自我吹嘘(意思解释)
- 雕阑玉砌(意思解释)
- 无毒不丈夫(意思解释)
-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意思解释)
- 著粪佛头(意思解释)
- 雍容闲雅(意思解释)
- 漫天掩地(意思解释)
- 皂丝麻线(意思解释)
- 劣迹昭著(意思解释)
- 不习地土(意思解释)
-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意思解释)
- 龙跃虎踞(意思解释)
- 束緼请火(意思解释)
- 不甘落后(意思解释)
- 臧谷两亡(意思解释)
※ 自投于地的意思解释、自投于地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敢苟同 | 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
口耳并重 |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
鹦鹉学舌 | 像鹦鹉一样学人说话。常比喻跟着人家的话说;或指搬嘴学舌。 |
逢衣浅带 | 逢衣:袖子宽大的衣服,古代读书人的衣服;浅带:宽博的衣带。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兵慌马乱 |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
南去北来 | 指来来往往 |
熙熙融融 | 亲爱和睦的样子。 |
放诸四海而皆准 |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同“放之四海而皆准”。 |
风云变色 | 风云:比喻变幻的局势。比喻局势变化大。 |
超然自得 | 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 |
卧榻之侧 | 侧:旁边。自己的床铺边。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距离很近。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
说得轻巧 | 说起来很简单容易。 |
心神不定 |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
绰绰有裕 | 形容很宽绰,有多余。绰绰:宽裕的样子。 |
孽障种子 | 旧时长辈责骂不肖子弟的话。 |
温文儒雅 | 犹言温文尔雅。 |
未可厚非 | 不可过分指责。指虽有缺点但仍可原谅。 |
胸无点墨 |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
茫然费解 | 茫然:渺茫,模糊不清。认识不清,不能理解。 |
酒色之徒 | 嗜酒好色的人。 |
迤逦不绝 | 迤逦:曲折连续的样子。曲折连绵不断。 |
看文巨眼 | 形容评论文章的高手。 |
心孤意怯 | 谓心虚而胆气不壮。 |
恃才扬己 | 恃:依靠,凭借。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
大马停电 | 形容神奇的魔术表演。 |
攻城略池 | 意思是攻占城池,夺取土地。出自《淮南子·兵略训》。 |
漫天风雪 | 形容心地纯真,不虚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