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龙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出处宋 辛弃疾《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例子茅盾《八百壮士》:“那时正当淞沪沦陷,苏嘉失守,而‘虎踞龙蟠’的首都也危在旦夕。”
基础信息
拼音hǔ jù lóng pán
注音ㄏㄨˇ ㄐㄨˋ ㄌㄨㄥˊ ㄆㄢˊ
繁体虎踞龍蟠
感情虎踞龙蟠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近义词虎踞龙盘、虎据龙蟠
英语like a crouching tiger and coiling dragon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笑貌声音(意思解释)
- 莘莘学子(意思解释)
- 一泻千里(意思解释)
- 调风变俗(意思解释)
- 耳食之言(意思解释)
- 生寄死归(意思解释)
- 滔滔不绝(意思解释)
- 对牛鼓簧(意思解释)
- 从头到尾(意思解释)
- 有所恃而不恐(意思解释)
- 蔚为大观(意思解释)
-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意思解释)
- 跋前踬后(意思解释)
- 束置高阁(意思解释)
- 童男童女(意思解释)
- 卵石不敌(意思解释)
- 无足重轻(意思解释)
- 惊恐失措(意思解释)
- 指画口授(意思解释)
- 陷于缧绁(意思解释)
- 肥醲甘脆(意思解释)
- 愁潘病沉(意思解释)
- 龙腾虎啸(意思解释)
- 徒拥虚名(意思解释)
- 励精国治(意思解释)
- 束緼请火(意思解释)
- 一折一磨(意思解释)
- 荣辱升沉(意思解释)
※ 虎踞龙蟠的意思解释、虎踞龙蟠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十羊九牧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枭首示众 | 斩首悬示于众。 |
老羞成怒 |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
兵不由将 | 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 比喻持之以恒,终必有成。功,亦作“工”。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来去匆匆 | 形容来和去迅速 |
蹑足潜踪 | 指放轻脚步,隐住身体。 |
相见恨晚 | 为见面相识太晚而遗憾。形容与新结交的朋友相处十分投合。 |
指掌可取 | 掌:手掌。手掌里的东西随时可以取得。形容非常容易。 |
匣剑何时跃 | 匣剑:藏在匣中的宝剑。藏在匣中的宝剑什么时候会跳出来。比喻贤才什么时候才能施展本领。 |
痛心入骨 | 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
糠豆不赡 | 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
泛泛其词 | 泛泛:浮浅,寻常。形容说话或行文只是表面文章,并不打算真正解决问题。 |
周公吐哺 |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
人定胜天 | 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
遗芬馀荣 |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
涕泪交集 | 眼泪和鼻涕一起流着。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亦作“涕泪交加”。 |
行随事迁 | 行:做事。做事要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 |
昼伏夜游 | 犹昼伏夜动。 |
交口荐誉 | 交:一齐,同时;交口:众口一辞;荐:推举。异口同声地推荐和赞扬。 |
打破迷关 | 指打掉思想上的迷惘。 |
无间可乘 | 犹无隙可乘。 |
舞文巧法 | 玩弄文辞,巧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 |
转面无情 | 翻脸不认人。 |
铺翠销金 | 谓用金玉装饰。 |
余味回甘 | 余下的味道越回味越觉得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