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兵:兵器;揭:举。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武装起义。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上》:“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基础信息
拼音zhǎn mù wéi bīng,jiē gān wéi qí
注音ㄓㄢˇ ㄇㄨˋ ㄨㄟˊ ㄅ一ㄥ,ㄐ一ㄝ ㄍㄢ ㄨㄟˊ ㄑ一ˊ
感情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斩木揭竿、斩竿揭木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蟾宫折桂(意思解释)
- 间不容发(意思解释)
- 开台锣鼓(意思解释)
- 鬼哭狼号(意思解释)
- 造言生事(意思解释)
- 义胆忠肝(意思解释)
- 艳曲淫词(意思解释)
- 人穷智短(意思解释)
- 顾头不顾脚(意思解释)
- 顾而言他(意思解释)
- 独立王国(意思解释)
- 遮羞包丑(意思解释)
- 千古卓识(意思解释)
- 死乞白赖(意思解释)
- 潜神嘿规(意思解释)
- 鸿章钜字(意思解释)
- 红旗报捷(意思解释)
- 百巧成穷(意思解释)
- 逐名趋势(意思解释)
- 豕亥鱼鲁(意思解释)
- 文臣武将(意思解释)
- 猝然长逝(意思解释)
- 笠冠簑袂(意思解释)
- 舆金辇璧(意思解释)
- 一化齐俗(意思解释)
- 绣斧之诛(意思解释)
- 竭忠尽节(意思解释)
- 船骥之托(意思解释)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意思解释、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死要面子 | 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
雨过天晴 | 大雨过后天转晴了。比喻情况由坏变好或政治从黑暗到光明。 |
是古非今 | 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 大处:事物的主要部分;着眼:观察。既要从长远观点去考虑问题,也要从具体事情去做。 |
沁人心腑 | 同“沁人心脾”。 |
左支右绌 | 射箭时左手支撑;右手弯曲。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绌:屈;不足)。 |
波路壮阔 | 波路:波涛。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同“波澜壮阔”。 |
修旧利废 | 把破旧的修补好,把废物利用起来。指厉行节约。 |
辉煌夺目 | 夺目:耀眼。形容光彩耀眼 |
走火入魔 | 走火:过头。对某种事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
身微言轻 | 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暗礁险滩 | 暗礁:隐没在水中的岩石;险滩:水流湍急的地方。比喻隐藏的祸患和危险。 |
洞察秋毫 |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运筹帷帐 | 同“运筹帷幄”。 |
长舌妇 | 好进谗言的妇人。 |
河梁之谊 | 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
东阁待贤 | 特地开东门接待贤人。 |
焚林竭泽 |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喻只图眼前利益。 |
分形共气 | 见“分形同气”。 |
神到之笔 | 犹言神来之笔。 |
有福同享,有祸同当 | 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丝毫不爽 | 丝毫:形容极小,1分=1000丝=100毫=10厘;爽:差。一点儿也不差。 |
浮沉草野 | |
杯水舆薪 | 见“杯水车薪”。 |
七贵五侯 | 泛指权贵显宦。 |
引为鉴戒 | 可以对照引为教训引为鉴戒。 |
势不两雄 | 迫于形势而不得不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