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偃风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风行草偃”。
详细解释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参见「风行草偃」条。
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上之化下,草偃风从。」
百科解释草偃风从,典出《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比喻在上者能以德化民,则民之向化,犹风吹草仆,相率从善。
基础信息
拼音cǎo yǎn fēng cóng
注音ㄘㄠˇ 一ㄢˇ ㄈㄥ ㄘㄨㄥˊ
繁体草偃風從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用智铺谋(意思解释)
- 花香鸟语(意思解释)
- 贼喊捉贼(意思解释)
- 栖鸟于泉(意思解释)
-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意思解释)
- 鸮啼鬼啸(意思解释)
- 按堵如故(意思解释)
- 愚夫愚妇(意思解释)
- 趾踵相错(意思解释)
- 金舌弊口(意思解释)
- 改弦易调(意思解释)
- 能者多劳(意思解释)
- 发短心长(意思解释)
- 六朝脂粉(意思解释)
- 破肝糜胃(意思解释)
- 打蛇打七寸(意思解释)
- 改过作新(意思解释)
- 安不忘危(意思解释)
- 委重投艰(意思解释)
- 杀鸡炊黍(意思解释)
- 愣眼巴睁(意思解释)
- 消消闲闲(意思解释)
- 鱼目乱珠(意思解释)
- 伺间候隙(意思解释)
-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意思解释)
- 飞箭如蝗(意思解释)
- 胆怯心虚(意思解释)
- 出尘之姿(意思解释)
※ 草偃风从的意思解释、草偃风从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欧风美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惊惶失措 |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
载歌载舞 | 载:又、且。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八仙:传说的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 |
衰季之风 | 衰季:末世。末世的不良风气。 |
吊死扶伤 | 吊祭死者,扶救伤者。 |
南船北车 | 比喻行踪不定。 |
惹草沾花 | 见“惹草拈花”。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
开山鼻祖 | 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
千里结言 | 谓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 |
贪夫徇财 | 徇:通“殉”。徇财:不顾性命以求财。爱财的人愿意为了钱财而死。形容人爱财如命。 |
东逃西窜 | 四处逃亡与逃避。 |
惟力是视 | 谓竭尽己力而为。 |
秋行夏令 | 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
扬扬得意 |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
整军饬武 | 整顿军队,治理武备。 |
偃兵息甲 | 偃:放倒。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争。 |
一时伯仲 | 谓两人水准才能难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
过隙白驹 | 隙:空隙;白驹:原指白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
破涕为欢 | 涕:眼泪。一下子停止了哭泣笑了起来。形容转悲为喜。 |
词不逮理 |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
栎阳雨金 | 《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后因以“栎阳雨金”喻意外的恩赐。 |
十二碧峰 | 指巫山十二峰。因其四时常碧,故称。 |
新民丛报 | 半月刊。年月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主编。初期着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维新。年后,发表文章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遭《民报》批判。年停刊。 |
遗臭千代 | 谓永远流传恶名。参见:[[遗臭万年]] |
人心汹汹 | 人心惶乱,纷扰不定。 |
鸡豚同社 | 鸡豚:亦作"鸡"。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禽畜。指平民之家的微贱琐事。同社:犹同乡,同里。古以二十五家为一社。志趣相同者结社,互称同社。亦谓同在一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