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风察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观察国风民俗。
详细解释
百科解释指观察国风民俗
出处唐·刘知幾《史通·载文》:“其理谠而切,其文简而要,足以惩恶劝善,观风察俗者矣。”
基础信息
拼音guān fēng chá sú
注音ㄍㄨㄢ ㄈㄥ ㄔㄚˊ ㄙㄨˊ
繁体觀風詧俗
感情观风察俗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敌众我寡(意思解释)
- 间不容砺(意思解释)
- 十拿九稳(意思解释)
- 血光之灾(意思解释)
- 上梁不正(意思解释)
- 救寒莫如重裘(意思解释)
- 风行电照(意思解释)
- 惊耳骇目(意思解释)
- 此地无银三十两(意思解释)
- 浪迹浮踪(意思解释)
- 亲亲切切(意思解释)
- 老大徒伤悲(意思解释)
- 不祥之兆(意思解释)
- 狐埋狐扬(意思解释)
- 惨绿年华(意思解释)
- 不吐不快(意思解释)
- 一表非凡(意思解释)
- 辅世长民(意思解释)
- 许由洗耳(意思解释)
- 萧墙之危(意思解释)
- 践律蹈礼(意思解释)
- 悲喜兼集(意思解释)
- 辨伪去妄(意思解释)
- 天降美事(意思解释)
- 桑杯石鼎(意思解释)
- 戎首元凶(意思解释)
- 家业凋零(意思解释)
- 故出人罪(意思解释)
※ 观风察俗的意思解释、观风察俗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魑魅魍魉 |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
徒读父书 |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恩荣并济 | 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
夸夸而谈 |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
归之如市 | 归:归附;市:市集。归附的人很多,像赶闹市一样。 |
大门不出,二门不进 | |
自成一家 | 在某种学术、艺术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体系和风格。也作“自出一家”。 |
雕楹碧槛 | 雕镂彩绘的柱子和碧色栏杆。 |
数见不鲜 | 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
韫椟而藏 | 把玉裹在匣子里藏起来。比喻怀才隐退。 |
赫赫扬扬 | 赫赫:显赫的样子。①光明盛大的样子。②形容兴旺显赫。 |
不知何许人 | 许:处所。不知道是哪里人。 |
赫然而怒 | 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
铿金霏玉 | 见“铿金戛玉”。 |
掩瑕藏疾 | 掩:遮盖。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藏:隐瞒。疾:毛病,过错。掩盖缺点,隐瞒过错。 |
邈以山河 | 同“邈若山河”。 |
殊言别语 | 指方言土语。 |
坐卧针毡 | 犹言如坐针毡。形容很不安宁。 |
怜贫敬老 |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
抱瑜握瑾 | 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
非同等闲 | 非:不;等闲:寻常,一般。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视。 |
恩威并施 | 恩:恩惠、恩赐;威:威严。意思是恩惠和威严同时使用。 |
蜱蜉戴盆 | 比喻力不胜任。 |
淅溜淅冽 | 象声词。形容风声。 |
情深义厚 | 情感恩义极为深厚。 |
兰怨桂亲 | 比喻所在的环境或经历不同,因而遭遇也不同。 |
担水河头卖 | 比喻在内行面前卖弄,班门弄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