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过其辞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过:超过。说理过甚而文采不足。
详细解释
说理多而文采不足。
南朝梁.锺嵘〈诗品序〉:「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基础信息
拼音lǐ guò qí cí
注音ㄌ一ˇ ㄍㄨㄛˋ ㄑ一ˊ ㄘˊ
繁体理過其辭
感情理过其辞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反义词理不胜词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草衣木食(意思解释)
- 凤协鸾和(意思解释)
- 门闾之望(意思解释)
- 看人下菜碟儿(意思解释)
- 纵情欢乐(意思解释)
- 得其所哉(意思解释)
- 枝分叶散(意思解释)
- 不今不古(意思解释)
- 袅袅亭亭(意思解释)
- 汉武托孤(意思解释)
- 悬旌万里(意思解释)
- 出于意表(意思解释)
- 反首拔舍(意思解释)
- 视同儿戏(意思解释)
- 补阙灯檠(意思解释)
- 富室豪家(意思解释)
- 弃过图新(意思解释)
- 挤眉溜眼(意思解释)
- 敛后疏前(意思解释)
- 殊方绝域(意思解释)
- 西风斜阳(意思解释)
- 置诸度外(意思解释)
- 异派同源(意思解释)
- 宿雨餐风(意思解释)
- 胳膊肘子(意思解释)
- 衣冠文物(意思解释)
- 为仁由己(意思解释)
- 宦成名立(意思解释)
※ 理过其辞的意思解释、理过其辞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满山遍野 | 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 |
裹足不前 | 裹足:包缠住了脚。好像脚被裹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大多指有所顾虑;停步不前。 |
疾霆不暇掩目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逸态横生 | 指清新美妙的姿态洋溢而出。 |
思不出位 | 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分。 |
卖公营私 | 指出卖公众利益以谋求个人私利。 |
千金难买 | 形容某物的珍贵,不能用金钱买到。 |
有志无时 | 有抱负而时运不济。 |
鱼贯而入 | 像游鱼那样首尾连贯地进入。比喻有秩序地相继而进。 |
辉光日新 | 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
夜蛾赴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赴:投入。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奔赴所向往的目标。 |
翻手是雨,合手是云 |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 |
按捺不下 | 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 |
风雨不透 |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
鲁阳挥戈 |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挥戈”、“鲁阳回日”谓力挽危局。 |
乐道忘饥 | 谓醉心于圣道。 |
化为异物 | 化:变化。变成另外的物体。指死亡。 |
亡国大夫 | 《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后因以“亡国大夫”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 |
自视不明 | 自视: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不明:看不清楚。指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 |
花街柳陌 | 指妓院聚集的街市。 |
正身率下 | 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 |
老死沟壑 | 沟壑:溪谷。老死于山谷之中。指平庸地死去。 |
兢兢切切 | |
洞中肯綮 | 观察敏锐,言论能掌握问题的关键处。 |
深负重望 | 权力大而威望高。 |
仗义疎财 | 亦作“仗義疏財”。谓重义气而分财助人。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這個員外必是箇仗義疎財的人。”元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二折:“全不肯施仁布德行方便,那裏有仗義疎財發好心。”《水浒传》第三七回:“多聽的江湖上來往的人説兄長清德,扶危濟困,仗義疏財。” |
辣菜根子 | 犹言泼辣货。 |
大鸣大放 | 群众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