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鼐调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后因以“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详细解释
比喻处理国政。
~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
百科解释比喻处理国政
出处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
例子鼎鼐调和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nai diào hé
注音ㄉ一ㄥˇ ˙ㄋㄞ ㄉ一ㄠˋ ㄏㄜˊ
繁体鼎鼐調咊
感情鼎鼐调和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舍安就危(意思解释)
- 体规画圆(意思解释)
- 枕经籍书(意思解释)
- 亦步亦趋(意思解释)
- 乞哀告怜(意思解释)
- 鼓唇摇舌(意思解释)
- 千金之堤,溃于蚁漏(意思解释)
- 琴瑟调和(意思解释)
- 相顾失色(意思解释)
- 敬老尊贤(意思解释)
- 乘时乘势(意思解释)
- 满腔热血(意思解释)
- 恣心纵欲(意思解释)
- 卑辞厚币(意思解释)
- 原来如此(意思解释)
- 胸有成略(意思解释)
- 蹑蹻檐簦(意思解释)
- 埋声晦迹(意思解释)
- 才竭智疲(意思解释)
- 抱火寝薪(意思解释)
- 螳螂拒辙(意思解释)
- 负恩忘义(意思解释)
- 山阴夜雪(意思解释)
- 坐镇雅俗(意思解释)
- 七成八脉(意思解释)
- 韶韶摆摆(意思解释)
- 一六兀剌(意思解释)
- 见善则迁(意思解释)
※ 鼎鼐调和的意思解释、鼎鼐调和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惶恐不安 |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
旦暮入地 | 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进入地府。表示年龄已高,随时都可能死去。 |
不安本分 | 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 |
女流之辈 | 女流:妇女。妇女之流,带轻视的说法。 |
操戈同室 | 指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 |
振振有辞 |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
祖宗成法 |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
天差地远 | 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
巧语花言 | 同“花言巧语”。 |
不毁之制 | 毁:毁坏;制:制度。不可破坏的制度。指经久不变的制度。 |
烂若披锦 | 形容文辞华丽。 |
碍上碍下 | 碍:妨碍。妨碍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
文君早寡 | 文君:汉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死了丈夫就与司马相如私奔。指年轻女子丧夫寡居。 |
急先锋 | 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 |
公平无私 | 办事公平,没有私心。 |
人给家足 | 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
委委佗佗 | 雍容自得貌。《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毛传:“委委者,行可委曲踪迹也;佗佗者,德平易也。”朱熹集传:“雍容自得之貌。”明宋濂《梅府君墓志铭》:“命也奈何,芝生岩阿;既采且歌,委委佗佗。”清钱谦益《御史族兄汝瞻画像赞》:“委委佗佗,开 |
关门大吉 | 指商店倒闭或企业破产停业。 |
寻头讨脑 | 寻:探求。比喻寻个事情的由头。 |
长斋礼佛 | 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
返朴还真 | 同“返朴归真”。 |
驷马轩车 | 见“驷马高车”。 |
薄祚寒门 | 祚:福;寒:寒微之家。指贫贱低微的门第。 |
尊老爱幼 | 尊敬长辈,爱护晚辈,形容人的品德良好。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
答剌花赤 | 蒙古语音译词。官名。 |
折简相召 | 折竹片写信,召见对方。 |
越畔之思 | 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
火居道士 | 火居道士huǒjūdàoshi成家结婚的道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