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诸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是指春秋时期的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十三个诸侯国。
详细解释
指春秋时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十二诸侯国。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记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间周、吴与十二国的纪年及大事。因周为天子,吴到春秋后期才兴起,故周吴不在十二诸侯之列。
指战国时梁、楚、齐、赵、韩、鲁、卫、曹、宋、郑、陈、许十二国的君主。
《战国策·秦策五》:“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於孟津。”高诱注:“梁君,梁惠王也,伐楚、齐,胜之,制御赵、韩之兵,驱使十二诸侯鲁、卫、曹、宋、郑、陈、许之君朝天子於孟津。”
泛指各诸侯国。
《史记·天官书》“匡卫十二星”唐张守节正义:“太微宫垣十星,在翼、軫地,天子之宫庭,五帝之坐,十二诸侯之府也。”清胡鸣玉《订讹杂录·十二诸侯》:“《史天官书》太微宫垣有匡衡(卫)十二星,註,《正义》云‘十二诸侯之府也’,乃知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也。举十二州以该天下之诸侯,非谓十二国也。”
基础信息
拼音shí èr zhū hóu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扭曲作直(意思解释)
- 怒不可遏(意思解释)
- 魂摇魄乱(意思解释)
- 安安稳稳(意思解释)
- 抱关击柝(意思解释)
- 归遗细君(意思解释)
-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意思解释)
- 拾带重还(意思解释)
- 攀龙托凤(意思解释)
- 恍如隔世(意思解释)
- 眼花历乱(意思解释)
- 乘人不备(意思解释)
- 比翼齐飞(意思解释)
-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意思解释)
- 殊方异类(意思解释)
- 哑然大笑(意思解释)
- 神算妙计(意思解释)
- 付与东流(意思解释)
- 目瞪心骇(意思解释)
- 衣冠枭獍(意思解释)
- 谋听计行(意思解释)
- 齐心併力(意思解释)
- 思睿观通(意思解释)
- 誉满全球(意思解释)
- 握管怀铅(意思解释)
- 微谏不倦(意思解释)
- 水火不容(意思解释)
- 久役之士(意思解释)
※ 十二诸侯的意思解释、十二诸侯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词不达意 |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 |
调查研究 | 了解情况,考察分析。 |
前生注定 | 指今生的命运是前生所注定的,无法改变。 |
柳圣花神 | 喻指风流女子。 |
时过境迁 | 迁:变化。时间一过去;境况就会发生变化。 |
一往无前 | 形容勇猛地、无畏地一直向前进(一往:一直向前进;无前:前面没有东西能阻挡)。 |
慎言慎行 | 言行都十分小心注意。 |
功成身退 |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
河梁携手 | 河梁:桥。指送别。 |
坐吃山崩 | 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
栋梁之才 | 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
酣痛淋漓 | 见“酣畅淋漓”。 |
滴粉搓酥 | 形容女子浓艳的装饰。 |
青眼白眼 | 青眼:正视的眼光;白眼:斜视的眼光。形容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恶的人。 |
街巷阡陌 | 阡陌:小道。指大街小巷各个地方。 |
捉刀代笔 | 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 |
桂楫兰桡 | 楫、桡:划船的桨。形容划船工具精美名贵。 |
敲榨勒索 | 见“敲诈勒索”。 |
矜句饰字 | 矜:慎重;饰:整饰。形容写文章时字斟句酌,十分慎重。 |
约车治装 | 约车:将马系在车前。准备车马,整理行装。泛指出发前的准备。 |
片甲不留 | 甲:铠甲;古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用来防身护体的战衣。连一片铠甲也没留下。形容全军被消灭。 |
操奇逐赢 | 指商贾居奇牟利。 |
以死济之 | 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不可动摇。 |
互相推诿 | 诿:也作“委”,推辞;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
樊迟之问 | 指种田﹑种菜的事。语本《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
滴羞都苏 | 同'滴羞笃速'。 |
厮抬厮敬 | 互相抬举﹑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