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罪,闻之足戒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言:说话;闻:听话;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出处清·汪琬《诗说序》:“诗独主志,所为主文谲谏,与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者,其词则隐,其旨则微。”
基础信息
拼音yán zhī wú zuì,wén zhī zú jiè
注音一ㄢˊ ㄓ ㄨˊ ㄗㄨㄟˋ,ㄨㄣˊ ㄓ ㄗㄨˊ ㄐ一ㄝˋ
感情言之无罪,闻之足戒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近义词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俄语предостерегáющему--не в укор,внемлющему--в поучение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经史百子(意思解释)
- 贤母良妻(意思解释)
- 九牛一毛(意思解释)
- 苏武牧羊(意思解释)
- 解弦更张(意思解释)
- 唇焦口燥(意思解释)
- 花街柳巷(意思解释)
- 公而忘私(意思解释)
- 枯木再生(意思解释)
- 乌焦巴弓(意思解释)
- 年深日久(意思解释)
- 人言籍籍(意思解释)
- 不可救疗(意思解释)
- 鼠窜狼奔(意思解释)
- 纲常扫地(意思解释)
- 磨砻砥砺(意思解释)
- 凤歌鸾舞(意思解释)
- 挥沐吐餐(意思解释)
- 钻天打洞(意思解释)
- 不管不顾(意思解释)
- 秦树楚天(意思解释)
- 朴素无华(意思解释)
- 掷地之材(意思解释)
- 隐迹藏名(意思解释)
- 通无共有(意思解释)
- 苦语软言(意思解释)
- 露台之产(意思解释)
- 鹤山仙人(意思解释)
※ 言之无罪,闻之足戒的意思解释、言之无罪,闻之足戒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物阜民安 |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张徨失措 | 见“张皇失措”。 |
贼喊捉贼 | 做贼的叫喊捉贼。比喻转移目标;混淆视听以逃脱罪责。 |
鸣鹤之应 |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
去伪存真 | 去:除掉。伪:虚假。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
万目睽睽 |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 |
贪心不足 |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
贫病交攻 | 见“贫病交迫”。 |
名山胜川 |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
百万雄兵 |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
掷地有声 |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
敝帚自珍 | 敝:破的;坏了;珍:爱惜。把自己家的破扫帚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很爱惜。比喻东西虽差;自己却非常珍惜。 |
鲁连蹈海 | 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鲁连蹈海”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
流落不偶 | 流落:留居他乡,穷困潦倒;偶:遇。指潦倒失意,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
胸无点墨 |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
如圭如璋 | 璋:古代贵重的礼器。比喻人品质高尚,气宇轩昂 |
削衣贬食 | 削:削减;贬:降低。削减衣服,降低饮食水准。比喻省吃俭用,节衣缩食 |
称斤注两 | 称:衡量轻重;注:专注。形容只注意小节而无大的气势。 |
民殷国富 |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
昼修夜短 | |
征敛无期 | 敛:收,聚。指统治者向人民无限度地征收钱粮财物。 |
贸迁有无 | 买卖货物。指商业上货物买卖,互通有无。 |
视民如子 |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
皡天上帝 | 犹天帝。 |
椎鲁敦朴 | 谓质朴诚实。 |
于心不愧 | 在心里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
守文持正 | 指遵守法度,坚持正道。出自《新唐书·姚崇宋璟传赞》。 |
风流警拔 | 《南史·张绪传》:“绪吐纳风流,听者皆忘饥疲,见者肃然如在宗庙。虽终日与居,莫能测焉。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后遂以“张绪风流”为咏柳的典故,形容垂柳轻盈多姿,婀娜可爱。亦作:[[张绪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