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甘共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详细解释
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夫耕于前,妻耘于后,~,相敬如宾。◎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百科解释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例子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鸾鸾传》)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gān gòng kǔ
注音ㄊㄨㄥˊ ㄍㄢ ㄍㄨㄥˋ ㄎㄨˇ
正音“同”,不能读作“tòng”。
感情同甘共苦是褒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辨形“甘”,不能写作“廿”。
辨析同甘共苦和“患难与共”;都含有同患难;共艰苦的意思。同甘共苦不仅指“共苦”;而且也“同甘”;而“患难与共”仅指“共患难”。
歇后语冰糖煮黄连
谜语蜜饯黄连
近义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反义词同床异梦
英语share weal and woe
俄语делить и рáдость и горе
日语苦楽(くらく)をともにする
德语Freud und Leid mit jm teilen(miteinander durch dick und dünn gehen)
法语partager joies et peine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八九不离十(意思解释)
- 划一不二(意思解释)
- 装疯卖傻(意思解释)
- 三老五更(意思解释)
- 和气致祥(意思解释)
- 鼻端出火(意思解释)
- 悮国欺君(意思解释)
- 置若罔闻(意思解释)
- 覆舟之戒(意思解释)
- 气高志大(意思解释)
-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意思解释)
- 势如劈竹(意思解释)
- 小廉曲谨(意思解释)
- 以瞽引瞽(意思解释)
- 诛心之论(意思解释)
- 引经据古(意思解释)
- 敬老恤贫(意思解释)
- 舍正从邪(意思解释)
- 大煞风趣(意思解释)
- 齐足并驱(意思解释)
- 甘冒虎口(意思解释)
- 焦虑不安(意思解释)
- 黑猪渡河(意思解释)
- 赐床调羹(意思解释)
- 破釜沈舟(意思解释)
- 轻禄傲贵(意思解释)
- 花多子少(意思解释)
- 冰寒雪冷(意思解释)
※ 同甘共苦的意思解释、同甘共苦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穷愁潦倒 |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形容贫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样子。亦作“羁愁潦倒”、“潦倒穷愁”。 |
势不可为 | 为:做,干。大势已去,无能为力。 |
生动活泼 | 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活跃。 |
珠光宝气 | 形容衣服、饰物华丽、光采四射。珠、宝:指首饰;光、气:指闪耀的光采。 |
七嘴八舌 |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
胆小鬼 | 胆量小的人。 |
花容月貌 | 如花妩媚的容颜;像圆月般的丰润的面貌。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心痒难挠 | 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
七扭八歪 | 形容不端正。 |
睡眼朦胧 | 朦胧:模糊不清。形容双眼模糊不清的样子。 |
病急乱求医 | 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好坏就去就诊。比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 |
让枣推梨 | 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
钩深致远 | 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
避君三舍 | 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
七满八平 | 形容没有空馀的地方。 |
一线生机 | 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一线:极其细微;微少;生机:生存的机能;指生存)。 |
真人面前不说假 | 指在真诚的人或了解情况的人面前不说假话 |
月晕主风 | 晕: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时因折射作用而形成日、月周围的光圈。月亮周围出现晕圈,则是有风的预兆。 |
补阙灯檠 |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
慎小事微 | 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 |
尺寸千里 | 形容登高所见,千里远景,如在尺寸之间。 |
飞蓬乘风 | 蓬:蓬草。指蓬草乘风飞转,飘荡不定。比喻人无坚定意志,随情势而改变。亦作“飞蓬随风”。 |
诈败佯输 | 诈、佯:假装。假装败阵,引人上当。 |
博文强记 | 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
耸耳听闻 | 竖起耳朵,形容注意地听。 |
清浄寂灭 | 指道教的清净无为与佛家的涅槃寂灭之说。唐韩愈《原道》:“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養之道,以求其所謂清浄寂滅者。”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屏山诗禅》:“時接佛老之徒,聞其所謂清浄寂滅者,而心悦之。” |
老着面皮 | 意思是容不顾羞耻。多用于向人求情、讨好、借债等等使人感到难堪的事情。出自《初刻拍案惊奇》。 |
九经三史 | 唐代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为十三史。参阅《旧唐书•经籍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