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从容不迫从容不迫的意思
cóngróng

从容不迫



从容不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详细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这些人~地叩了头,花费了半点钟以上的时间。◎巴金《家》十五

百科解释《诗经·小雅·都人士序》:“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壹。”

出处魏兰《<浙案纪略>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例子这些人从容不迫地叩了头,花费了半点钟以上的时间。(巴金《家》十五)


基础信息

拼音cóng róng bù pò

注音ㄘㄨㄥˊ ㄖㄨㄥˊ ㄅㄨˋ ㄆㄛˋ

繁体従容不迫

正音“从”,不能读作“cōng”;“不”,不能读作“bū”。

感情从容不迫是褒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举止不慌。

辨形“迫”,不能写作“破”。

辨析从容不迫和“慢条斯理”;都有“不慌不忙”的意思。但从容不迫偏重在态度沉着镇静;多用于惊险危难的场合;“慢条斯理”偏重在说话或做事时形体动作的快慢;多用于平时的环境。

谜语三军过后尽开颜

近义词处之泰然、视若等闲

反义词手足无措、惊慌失措

英语calm and unhurried

俄语уверéнно и свобóдно

日语悠揚 (ゆうよう)迫 (せま)らない

德语gleichütig(genug)

法语à loisir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从容不迫的意思解释、从容不迫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心血来潮 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来潮:潮水上涨。
自觉自愿 自己觉悟而愿意。
贵古贱今 只看重古代的事,而看不起当代的事。
果熟蒂落 谓果实成熟,果蒂自然脱落。亦以比喻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淆乱是非 淆乱:混淆,混乱。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七贞九烈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
饮冰内热 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埋天怨地 抱怨天,埋怨地。形容对什么都抱怨。
不平则鸣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一孔之见 孔:小窟窿。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道貌岸然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始终不懈 自始至终一直不松懈。形容对意志、态度、信仰、感情等有坚定的信念。
行言自为 行:行为;言:言论。行为和言论都是自己发出的。比喻要自己约束自己。
石室金匮 亦作“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
虎穴龙潭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药笼中物 药笼中备用的药材。比喻备用的人才。
成团打块 聚集成群。
运策帷幄 同“运筹帷幄”。
宫车晏驾 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
迎神赛会 旧俗把神像抬出庙来游行,并举行祭会,以求消灾赐福。
意转心回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仰面唾天 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搦管操觚 搦:持;管:毛笔;觚:简策。指持笔写作。
滴滴答答 重复的滴滴声或一连串轻快的声音或拍打。
桃园之拜 指结拜兄弟共同举事。
举错必当 措施或举动得体、适当。
摛章绘句 见'雕章镂句'。
超世之功 指的是功勋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