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屋下架屋 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做贼心虚 做贼的人心里虚。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安。
捉衿见肘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衿,同“襟”。谓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后以“捉衿见肘”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纷纷扬扬 纷纷:众多。扬扬:飘落的样子。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也形容杂乱地传扬;议论纷纷。
百星不如一月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太山北斗 太山为五岳之首,北斗为众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
同声相求 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蔽日干云 挡住太阳,直冲云霄。形容十分高大。
饮犊上流 谓蔑视爵禄名位,风操高洁。语本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
听命由天 听:任凭;由:顺随。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安故重迁 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齿若编贝 编:顺次第排列;贝: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达则兼善天下 达:显贵。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
回黄转绿 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原指时令的变迁,后比喻世事的反复。
鹏霄万里 比喻前程远大。
一字值千金 一个字价值千金。指字写得非常好。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实逼处此 指为情势所迫,不得不这样。
蛇行鳞潜 鳞:代指鱼;潜:没水。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
强词夺正 同“强词夺理”。
束手就死 束:捆绑。捆起手来等死。
绚丽多姿 形容色彩亮丽缤纷的样子。
绵绵不絶 亦作“緜綿不絕”。连续不断。《逸周书·和寤》:“緜緜不絶,蔓蔓若何?”宋苏轼《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緜緜不絶微風裏,内外丹成一彈指。”《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正是清明時節,少不得天公應時,催花雨下,那陣雨下得綿綿不絶。”
三十六物 佛教称人身有三十六种不净之物,如毛、发、爪、齿、泪、液、唾、屎、溺等。
啼哭郎君 讥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一力吹嘘 尽全力替别人美言。
寻争寻闹 寻事吵闹。
文采炳焕 原指文学方面的遗风余韵。也用以称赞人的辞采华妙,风度优美。
民心不一 意思是老百姓思想不一致。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同“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