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百科解释知二五而未识于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īèrwǔérwèishíyúshí,指知道两个五是多少,却不知十是什么意思,比喻看问题片面孤立。
出处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基础信息
拼音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
注音ㄓ ㄦˋ ㄨˇ ㄦˊ ㄨㄟˋ ㄕˊ ㄩˊ ㄕˊ
感情知二五而未识于十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知二五而不知十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意思解释)
- 美中不足(意思解释)
- 有伤风化(意思解释)
- 快心遂意(意思解释)
- 狼奔豕突(意思解释)
- 班驳陆离(意思解释)
- 如饮醍醐(意思解释)
- 离析分崩(意思解释)
- 少头缺尾(意思解释)
- 补过饰非(意思解释)
- 拨乱兴治(意思解释)
- 燕侣莺俦(意思解释)
- 一人做事一人当(意思解释)
- 巧言令色(意思解释)
- 思归其雌(意思解释)
- 察颜观色(意思解释)
- 没大没小(意思解释)
- 通风报讯(意思解释)
- 积德累善(意思解释)
- 瞻予马首(意思解释)
- 神会心契(意思解释)
- 一得之愚(意思解释)
- 行流散徙(意思解释)
- 三头两绪(意思解释)
- 继绝兴亡(意思解释)
- 三徙成都(意思解释)
- 简截了当(意思解释)
- 碌碌营营(意思解释)
※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的意思解释、知二五而未识于十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十人九慕 | 慕:羡慕。十个人见了有九个人羡慕。形容才貌出众,人人羡慕。 |
语不惊人死不休 | 语:言语。形容作诗或写文章极力追求寻觅惊人的佳句。 |
尘羹涂饭 | 见“尘饭涂羹”。 |
关门打狗 | 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
溘然而去 | 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
马瘦毛长 | 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
守分安常 | 信守本分,安于故常。 |
入境问禁 | 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
绵绵缗缗 | 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连绵不断的样子。 |
匣剑何时跃 | 匣剑:藏在匣中的宝剑。藏在匣中的宝剑什么时候会跳出来。比喻贤才什么时候才能施展本领。 |
云朝雨暮 | 指男女欢会之时。 |
战战惶惶 | 戒慎畏惧貌。 |
捉班做势 | 摆架子,装腔作势。 |
断蛟刺虎 | 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
轻身重义 | 谓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 |
百身莫赎 |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
跌宕遒丽 | 跌宕:放纵不拘;遒丽:强劲逸丽。形容文辞、书法放纵不拘,刚劲逸丽。 |
碧鬟红袖 | 指代年轻貌美的女子。 |
纸上谭兵 | 谭:同“谈”。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
血气未动 | 血气:血性,指生命;动:变动。形容没有重病。 |
疾言遽色 |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
辗转发侧 | 转发zhuǎnfā批转下发已将那次事件的简报转发全国把信件等转送到别处上海电报局转发各地电报实现自动化∶报刊上发表别的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本报全文转发《南方周末》专稿 |
露水相逢 | 谓野合。 |
颤颤波波 | 亦作'颤颤簸簸'。走路摇晃不稳的样子。 |
神奇莫测 | 神奇:神妙奇特的东西。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 |
空拳赤手 | 赤手:空手。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比喻无任何凭借或一无所有。 |
初学涂鸦 | 涂鸦túyā意思是比喻书法拙劣或写作水平不高,涂抹修改的地方很多,形容刚开始研究学问。 |
不言之言 | 意在言外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