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之会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
详细解释
指国与国间以礼交好之会,相对"兵车之会"而言。
出处《谷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例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8回:“君奉王命,以临诸侯,安用兵车?请为衣裳之会。”
基础信息
拼音yī shāng zhī huì
注音一 ㄕㄤ ㄓ ㄏㄨㄟˋ
繁体衣裳之會
感情衣裳之会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交往等。
近义词衣裳盟会
反义词兵车之会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坐失良机(意思解释)
- 歌台舞榭(意思解释)
- 零打碎敲(意思解释)
- 经营擘划(意思解释)
- 眼中刺(意思解释)
- 木鸡养到(意思解释)
- 羝羊触藩(意思解释)
- 有影无踪(意思解释)
- 屑榆为粥(意思解释)
- 作耍为真(意思解释)
- 挨饿受冻(意思解释)
- 弊车羸马(意思解释)
- 以儆效尤(意思解释)
- 个中人(意思解释)
- 鬼形怪状(意思解释)
- 楛耕伤稼,楛耘失岁(意思解释)
- 调丝弄竹(意思解释)
- 拥篲救火(意思解释)
- 与民偕乐(意思解释)
- 慢弛之阙(意思解释)
- 分三别两(意思解释)
- 梦往神游(意思解释)
- 迎意承旨(意思解释)
- 风尘苦旅(意思解释)
- 上元丹田(意思解释)
- 十年九潦(意思解释)
- 偷天妙手(意思解释)
- 海外东坡(意思解释)
※ 衣裳之会的意思解释、衣裳之会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开物成务 | 开:开通,了解;务:事务。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
胆粗气壮 | 形容胆大气盛,无所畏惧。 |
和光同尘 | 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 |
未能免俗 | 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
攻城掠地 | 见“攻城略地”。 |
一事不知 | 见“一物不知”。 |
三旬九食 |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
东挦西扯 | 指到处张罗。 |
概日凌云 | 蔽日穿云,形容很高。 |
膝语蛇行 |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
烟消火灭 | 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
田夫野叟 |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
分形同气 |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
井底虾蟆 | 即井蛙。 |
心如寒灰 | 见“心若死灰”。 |
矜贫恤独 | 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
御下蔽上 | 御:统治。控制下属,蒙骗上级。 |
薰莸无辨 | 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类;辨:明察。分不清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恶好坏不分,是非混淆。 |
装死卖活 | 耍死狗,耍赖。 |
言之有故 | 所说的话有根据。 |
返照回光 | 佛教语。谓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 |
反经行政 | 意思是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
无语以对 | 见“[[默然无言]]”。 |
猪头三牲 | 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 |
忍尤攘诟 | 暂时忍受耻辱,为的是等待洗雪。 |
泥涂曳尾 | 释义为形容乌龟拖着尾巴在泥地里爬行的样子,比喻贫贱而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秋水》:“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后遂用作典故,以“龟曳尾”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
六经三史 | 唐代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为十三史。参阅《旧唐书•经籍志上》。 |
亢厉为能 | 奋扬。严厉。旱灾。激烈;激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