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身明法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百科解释正身明法,汉语成语,拼音是zhèngshēnmíngfǎ,意思是端正自身,严明法纪。出自《晋书·元帝纪》。
出处《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基础信息
拼音zhèng shēn míng fǎ
注音ㄓㄥˋ ㄕㄣ ㄇ一ㄥˊ ㄈㄚˇ
繁体正身明灋
感情正身明法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可胜举(意思解释)
- 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解释)
- 美人迟暮(意思解释)
- 嫁鸡逐鸡(意思解释)
- 千疮百孔(意思解释)
- 自相矛盾(意思解释)
- 随地随时(意思解释)
- 书囊无底(意思解释)
- 沾亲带故(意思解释)
- 象牙之塔(意思解释)
- 兴风作浪(意思解释)
- 众流归海(意思解释)
- 四姻九戚(意思解释)
- 拿粗挟细(意思解释)
- 自作孽,不可活(意思解释)
- 死重泰山(意思解释)
- 冰消气化(意思解释)
- 鬓影衣香(意思解释)
- 破琴示绝(意思解释)
- 一肢一节(意思解释)
- 加人一等(意思解释)
- 鸿篇巨著(意思解释)
- 纳头便拜(意思解释)
- 调度征求(意思解释)
- 形亲之国(意思解释)
- 耳虚闻蚁(意思解释)
- 量才録用(意思解释)
- 烟波浩淼(意思解释)
※ 正身明法的意思解释、正身明法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贫贱骄人 | 身处贫贱,但很自豪。指贫贱的人蔑视权贵。 |
志在四方 | 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
众望所归 | 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归:集中)。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 |
盲人摸象 | 佛经故事;传说几个盲人各自抚摸大象的身体;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因此各人所说不一;争论不休。比喻以一点代替全面;看问题片面。 |
众望攸归 | 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言不愿行 | |
习焉不察 | 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
人心叵测 | 叵:不可。人的心地不可探测。形容人心险恶。 |
雄飞突进 | 雄飞:比喻奋发有为。形容奋力迅速向前。 |
长驱而入 | 驱:快跑;长驱:策马快跑。迅速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形容进军迅猛顺利,所向无敌。 |
一嚬一笑 | 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
倩人捉刀 | 倩:请;捉刀:代人执笔作文。请人代做文章。 |
人微言贱 | 犹言人微言轻。 |
鱼沉雁静 | 同“鱼沉雁杳”。 |
风雪交加 | 风和雪同时袭来。 |
捐残去杀 | 谓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 |
前合后偃 | 偃:倒。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 |
比屋可诛 | 比屋:一屋挨一屋,家家;诛:杀戮。家家都可杀戮,世风日下,恶人众多。 |
无声无色 | 没有声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动人。 |
怡然自若 | 喜悦而无拘束貌。 |
怒目相视 | |
尸禄素飡 | 见“尸禄素餐”。 |
池鱼之虑 | 谓担忧无端受累遭灾。 |
八人大轿 | 旧时高官等乘用的一种八个人抬的大轿子。 |
黜周王鲁 | 汉代《公羊》学家因《春秋》用鲁记年,认为这是贬降周而以鲁为王。 |
移丘换段 | 意思是改动地段的区划来谋取私利。出自《明律·户律·田宅》。 |
一石激起千层浪 | 比喻某一言行引起强烈反响。。 |
一枕日红 | 一枕黄粱yīzhěn-huángliáng[fool'sparadise;pipedream]见“黄粱梦”故事。一枕富贵梦,落得一场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