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之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详细解释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也。◎《汉书·鲍宣传》
相传尧欲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受而避居箕山。故后以箕山之节指不慕荣华而隐居的高尚节操。
《汉书.卷七二.鲍宣传》:「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也作「箕山之志」。
百科解释【解释】: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出处《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例子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汉书·鲍宣传》
基础信息
拼音jī shān zhī jié
注音ㄐ一 ㄕㄢ ㄓ ㄐ一ㄝˊ
繁体箕山之節
感情箕山之节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近义词箕山之操、箕山之志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时易世变(意思解释)
- 阳春白雪(意思解释)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释)
- 谈若悬河(意思解释)
- 小道消息(意思解释)
- 天工人代(意思解释)
- 事与心违(意思解释)
- 铢铢较量(意思解释)
- 草率收兵(意思解释)
- 枯枝败叶(意思解释)
- 重生父母(意思解释)
- 敢怒敢言(意思解释)
- 心忙意乱(意思解释)
- 女扮男妆(意思解释)
- 遗大投艰(意思解释)
- 殚见洽闻(意思解释)
- 说长论短(意思解释)
- 若出一轨(意思解释)
- 飞砂转石(意思解释)
- 泄漏天机(意思解释)
- 砥平绳直(意思解释)
- 惜孤念寡(意思解释)
- 衮衣绣裳(意思解释)
- 银山铁壁(意思解释)
- 改梁换柱(意思解释)
- 诛一警百(意思解释)
- 暴露文学(意思解释)
- 井养不穷(意思解释)
※ 箕山之节的意思解释、箕山之节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藕断丝长 | 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连接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
会者不忙 | 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 |
一沐三握发 | 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
弹丸之地 | 像弹子一样大的一块地方。形容地盘非常狭小。(弹丸:弹弓射击用的弹子)。 |
游行示威 | 广大群众为了庆祝、纪念、示威等在街上结队而行。 |
能者为师 |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
国破家亡 | 国家被分割;家室被毁灭。 |
延颈举踵 | 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
七七八八 | 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 |
刻骨崩心 | 谓仇恨极深。 |
一狠二狠 | 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 |
燕燕莺莺 | 比喻娇妻美妾或年轻女子。 |
汉贼不两立 | 比喻有我无你。 |
游山逛水 | 山、水:指风景;逛:闲游。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
心慈好善 | 好:喜爱。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
日中必昃 | 同“日中则昃”。 |
普济众生 | 同“普度众生”。 |
歃血而盟 | 歃血:口含血。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诚意立盟 |
片石韩陵 | 片石:石碑;韩陵:韩陵山,在河南安阳东,北魏温子升撰写寺碑文。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
雨僝云僽 | 谓不好的天气把人折磨。 |
龙拏虎跳 | 犹言龙争虎斗。 |
熏陶成性 | 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
科第出身 | 科举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资格。 |
宁折不屈 | 宁可折断也不弯曲。比喻宁可牺牲,绝不屈服。 |
窜入云霄 | 耸入云霄sǒngrù-yúnxiāo高高地矗立,伸入天空耸入云霄的高山 |
恶形恶状 | 方言。形容人言行卑贱丑恶,有污耳目。 |
执一无失 | 意思是非常专心,没有出现过失。出自《荀子·尧问》。 |
分损谤议 | 同受别人的非难指责,分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