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搴旗斩将搴旗斩将的意思
qiānzhǎnjiàng

搴旗斩将



搴旗斩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拔取敌旗,斩杀敌将。

详细解释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

即使~,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搴旗斩将[qiānqízhǎnjiàng]

    百科解释搴旗斩将【拼音】(qiānqízhǎnjiàng)【注释】搴:拔取。拔敌旗,斩敌将。【出处】《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例子】即使~,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英勇善战

    出处《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例子即使搴旗斩将,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基础信息

    拼音qiān qí zhǎn jiàng

    注音ㄑ一ㄢ ㄑ一ˊ ㄓㄢˇ ㄐ一ㄤˋ

    繁体搴旗斬將

    感情搴旗斩将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英勇善战。

    近义词搴旗斩馘

    英语capture enemy flags and behead their general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搴旗斩将的意思解释、搴旗斩将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永垂不朽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知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一偏之论 偏于一面的议论。
开山祖师 原为佛教用语;指最初创建寺院的和尚。
朝梁暮周 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亢心憍气 谓性情高傲。
有百害而无一利 百害:泛指许多坏处。有许多坏处,没有一点好处。
切切在心 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啖以甘言 啖:引诱;甘:甜。用甜言蜜语去引诱人。
有案可查 案:案卷,文书。指有证据可查。
患至呼天 患:祸患;呼:喊。形容事前不作准备,灾祸临头,求天救助。
损军折将 犹损兵折将。兵士和将领都有损失。指作战失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一发而不可收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优柔失断 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甘苦与共 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见风使船 同“见风使舵”。
盛情难却 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
龙骧麟振 龙骧,昂举腾跃貌。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探头缩脑 小心胆怯张望貌。
杀人如芥 芥:小草。杀人像割草。形容杀人不当一回事。
濠梁观鱼 濠:水名;梁:桥梁。在濠水的桥梁上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突出其来 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二十四旗 清代军队编制,将统辖的蒙族和汉族军队,分别编为蒙古军八旗和汉军八旗,与原有满族八旗,共为“二十四旗”。
棒喝主义 即法西斯主义。因“法西斯”一词在意大利语和拉丁语中与古罗马的“束棒”、“权标”有关,故亦译为“棒喝主义”。
桓石虔来 以"桓石虔来"谓镇恶去疾的典故。
以偏盖全 以片面去掩盖全体
冬山如睡 冬天的山林象睡着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