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踄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踄:同“步”,蹈,走。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踄岭。”
基础信息
拼音dēng shān bù lǐng
注音ㄉㄥ ㄕㄢ ㄅㄨˋ ㄌ一ㄥˇ
繁体登山踄嶺
感情登山踄岭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长途跋涉的辛苦。
近义词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登山越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风光旖旎(意思解释)
- 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解释)
- 天下大乱(意思解释)
- 卧雪眠霜(意思解释)
- 多谋少断(意思解释)
- 微言大指(意思解释)
- 目空四海(意思解释)
- 转斗千里(意思解释)
- 意气相得(意思解释)
- 窈窕淑女(意思解释)
- 生死与共(意思解释)
- 搔头摸耳(意思解释)
- 清圣浊贤(意思解释)
- 尻舆神马(意思解释)
- 卖乖弄俏(意思解释)
- 对答如流(意思解释)
- 羊触藩篱(意思解释)
- 辱国殄民(意思解释)
- 飞鸟惊蛇(意思解释)
- 重足累息(意思解释)
- 敬事后食(意思解释)
- 刮目而视(意思解释)
- 风飧露宿(意思解释)
- 超尘逐电(意思解释)
- 清雅绝尘(意思解释)
- 闭壁清野(意思解释)
- 弄月抟风(意思解释)
- 撼天震地(意思解释)
※ 登山踄岭的意思解释、登山踄岭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连中三元 |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
反反复复 | 一次又一次。 |
来势汹汹 |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
深文周纳 | 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把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给人硬加罪名。 |
心醉魂迷 | 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 |
火上弄冰 | 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 |
一之已甚 | 见“一之谓甚”。 |
全始全终 | 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 |
江海之士 | 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 |
慨然领诺 | 慨然:慷慨、爽快。形容很慷慨地答应下来。 |
下里巴音 |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春葩丽藻 | 比喻美妙的言谈。 |
室如悬罄 | 见“室如县罄”。 |
纤尘不染 |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
饫甘餍肥 | 饫:饱食;餍:吃饱。饱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奢侈。 |
正直无阿 | 阿:曲从,迎合。为人处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
唾壶击缺 | 亦作“唾壶敲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
梗迹蓬飘 | 比喻漂泊流离。梗,断梗;蓬,飞蓬。 |
聊以自娱 | 聊:姑且。姑且用以自我娱乐宽慰。 |
谈过其实 | 犹言言过其实。 |
枝辞蔓语 | 指繁冗芜杂的言辞。同“枝词蔓语”。 |
一目之士 |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
傍柳随花 | 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比喻狎妓。 |
酌古准今 | 见“酌古准今”。 |
高低错落 | 错落:整齐。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唇枪舌将 | 谓能言善辩﹐言辞犀利。 |
以近知远 | 根据近的可以推知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