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使者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学政的别称。明清派往各省督导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试的专职官员。也称'督学'﹑'学使'。
详细解释
学政的别称。
明清派往各省督导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试的专职官员。也称“督学”、“学使”。清戴名世《李太常案牍序》:“今夫督学使者,三年而一易其人,行部考校不过文义之优劣,而不暇及於其他。”清刘大櫆《<朱东发诗>序》:“虽乡里之儿童从塾师学句读者,无不知有朱君。其受知於督学使者,盖屡冠其曹。”清孙鼎臣《凌丰叔哀辞》:“自其为诸生,督学使者无不赏异之。”参见“督学”。
基础信息
拼音dū xué shǐ zhě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饱食暖衣(意思解释)
- 互通有无(意思解释)
- 烈火轰雷(意思解释)
- 玉砌雕阑(意思解释)
- 光阴虚度(意思解释)
- 望风希指(意思解释)
- 左宜右有(意思解释)
- 下不为例(意思解释)
- 雾鬓云鬟(意思解释)
- 错落高下(意思解释)
- 淫词亵语(意思解释)
- 韬光灭迹(意思解释)
- 东风浩荡(意思解释)
- 笔枪纸弹(意思解释)
- 天人路隔(意思解释)
- 自吹自捧(意思解释)
- 沉重寡言(意思解释)
- 遁天妄行(意思解释)
- 孤行己意(意思解释)
- 锦营花阵(意思解释)
- 才貌两全(意思解释)
- 居下讪上(意思解释)
- 惜香怜玉(意思解释)
- 三座大山(意思解释)
- 思虑恂达(意思解释)
- 寿同松乔(意思解释)
- 盛服先生(意思解释)
- 旁午构扇(意思解释)
※ 督学使者的意思解释、督学使者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屡见不鲜 | 屡:多次;鲜:新奇。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也作“数见不鲜。” |
朗月清风 | 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风。 |
知一而不知二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左支右调 | 谓支吾搪塞。 |
桃羞杏让 | 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
另楚寒巫 | 楚:楚怀王;巫:巫山神女。指夫妇或情人分居两地,孤单寂寞。 |
成群作队 | 见“成群结队”。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断发文身 |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
斩将夺旗 | 砍杀敌将,拔取敌旗。形容勇猛善战。同“斩将搴旗”。 |
闲鸥野鹭 | ①比喻退隐闲散之人。②比喻非正当男女关系中的女方。 |
航海梯山 | 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 |
不成体统 |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鬼吒狼嚎 | 怪声怪气地呼喊嚎叫。 |
再接再历 | 用以指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同“再接再砺”。 |
告贷无门 | 告贷:向别人借钱。想借钱但没有地主借。指生活陷入困境。 |
隋珠和玉 | 即隋珠和璧。 |
含垢匿瑕 | 亦作“含垢藏瑕”。包容污垢,隐匿缺失。形容宽宏大度。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蜚英腾茂 | 蜚:同“飞”。英:指名声。茂:指实际。指人的名声与事业日益昌盛。亦作“飞声腾实”。 |
恣睢无忌 | 形容任意作恶;毫无顾忌。恣睢:放纵;凶暴;忌:顾忌;畏惧。 |
东游西荡 | 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
魂驰梦想 | 形容思念万分。 |
抢地呼天 | 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
鹤山凤尾 | 琴上部位名。 |
撑犁孤涂 | 亦作'撑犁孤涂'。匈奴语称天子。 |
鲋蛰之穴 | 井底为井蛙蛰伏的窟穴。 |
义不屈节 | 为了追求正义,决不失去节操。 |
虎口之厄 | 比喻冒极大的危险。虎口拔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