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民不畏死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秽德垢行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老古董 古老的或过时的东西,也指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
饭坑酒囊 比喻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人。
长吁短气 指叹息不已。
乜斜缠帐 假作痴呆,纠缠不休。
快心遂意 犹言称心如意。
毁形灭性 损坏形体,消灭本性。
争猫丢牛 比喻贪小失大。
阐扬光大 发扬光大,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
衣紫腰银 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大官装束,亦指做大官。
千乘万骑 形容车马之盛。
多能多艺 见“多才多艺”。
万古长青 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万古:千秋万代;长青:像松柏那样永远苍翠。
进退履绳 见“进退中绳”。
靡靡之乐 同“靡靡之音”。
栖栖遑遑 栖栖:忙忙碌碌不安的样子。遑遑:匆忙不安定的样子。忙碌不安,到处奔波。亦作“栖栖惶惶”。
穷山恶水 穷山:荒山。恶水:有害的河。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
箕山挂瓢 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趋炎慕势 趋:奔走,投靠;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含商咀徵 “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宫咀徵”。
半身不摄 摄:引持。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或半边肢体瘫痪。
鱼烂土崩 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嚎啕大哭 大声哭叫。
三十六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一年三节 指一年中的端午、中秋、春节。
质木无文 没有文字记述。《书.洛诰》:'周公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孔传:'言王当始举殷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皆次秩不在礼文者而祀之。'一说,文通'紊',不紊乱。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下》:'今案,文当读为紊。紊,乱也。'指言语﹑辞章没有文采。没有彩藻之饰;没有纹饰。谓朴实无华。
天日不懂 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