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吏治


拼音lì zhì
注音ㄌ一ˋ ㄓˋ

吏治

词语解释

吏治[ lì zhì ]

⒈  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

澄清吏治。

administration (good,bad) of officials;

引证解释

⒈  官吏的作风和治绩。

《史记·酷吏列传序》:“汉 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於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姦,黎民艾安。”
唐 张籍 《祭退之》诗:“学无不该贯,吏治得其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我便和他谈些官场事情,问些 苏州 吏治。”
欧阳山 《三家巷》四:“当下有人主张刷新吏治,有人主张改选国会。”

国语辞典

吏治[ lì zhì ]

⒈  官吏治事的成绩。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繁刑严诛,吏治深刻,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汉书·卷八·宣帝纪》:「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英语style of governing (of minor official)​, achievement in office

分字解释


※ "吏治"的意思解释、吏治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再加上吏治的腐败,为求奢淫贩官鬻爵,才使这百姓苦不堪言。

2、主要表现在统一适用的法典被废除,吏治腐败,冤狱迭兴,野蛮残酷的刑罚复活。

3、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土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造 句网

4、刘庄之世,吏治清明,境内安定,加以刘庄多次下诏招抚流民,并兴修水利,因此,史*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

5、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

6、及至隆庆、万历朝,张居正力拯吏治萎靡的猛政闪烁而过,此病因不得治而愈积愈重,终成沉疴。

7、他在任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捐俸修建文庙,倡设社学,革除陋规,破除异端邪说,遇上抗洪抢险,还亲自背着沙包冲上一线,赢得了*弯人民的敬重。

8、西汉黄霸任颍川郡太守,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吏治清明,道不拾遗,皇帝因此下诏称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9、他对贪官的痛恨是无庸置疑的,他整顿吏治的决心也是无庸置疑的

10、公案剧表现作者的吏治思想.宗教剧则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

11、他整顿吏治,大力革新;他善纳良才,奖掖清流;他文采斐然,学冠东西;他南征北伐,宇内澄清;文治武功,堪称双绝。

12、作品对封建社会里以强凌弱,以众暴寡,虚伪欺诈的社会风气和吏治的腐败作了深刻的揭露。

13、当考核、问责体系“网漏吞舟”,对缺岗听之任之,吏治注定会处于失序状态。

14、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

15、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实行均田制。

16、这在很大程度上告诫人们,所谓春秋责备贤者,但凡盛世,民众对社会问题的期盼,多系于吏治得失。

17、在其治理下,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百姓富裕。

18、清朝初期,顺治帝接受了明朝灭亡的教训,更是为了安定民心,平息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他非常重视整肃吏治

19、张居正青年时期就有“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的志向,柄政之后,更是拒做平庸首辅,挺身而出,力行改革,整顿吏治,造就万历十年辉煌。

20、当考核、问责体系“网漏吞舟”,对缺岗 听之任之 ,吏治注定会处于失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