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明据


拼音míng jù
注音ㄇ一ㄥˊ ㄐㄨˋ

繁体明據

明据

词语解释

明据[ míng jù ]

⒈  明确的证据或依据。

引证解释

⒈  明确的证据或依据。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子犹怀疑,求之明据。”
《三国志·吴志·张昭传》“州里才士 陈琳 等皆称善之” 裴松之 注引 张昭 著论曰:“夫类事建议,经有明据,传有徵案,然后进攻退守,万无奔北,垂示百世,永无咎失。”

国语辞典

明据[ míng jù ]

⒈  显明的证据或根据。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子犹怀疑,求之明据,傥独有灵,游魂泰素。」

分字解释


※ "明据"的意思解释、明据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此皆士以上乃有嫡子之明据也。

2、以为建星上得《太初》本星度,此其明据也。

3、当初崇阳明据说是这一代速度最快的,用的四个月的时间,庄小楼只用七天,这种速度实在是连他自己都有点接受不了,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进度。

4、宋初博士司马道敬议东安府君讳宜上榜,何承天执不同,即为明据

5、铜币名。唐上元元年(760),史思明据东都洛阳后,铸“得一元宝”钱,径一寸四分,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既而钱恶,又以为“得一”之名不吉,改名“顺天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