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薄游叹》是宋代作家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薄游庾公楼,俯仰三十载。
在庾公楼游玩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触目昔人非,惟有庐山在。
眼前的景象已经与往日不同,唯有庐山依然存在。
巴峡挟洞庭,彭蠡在沧海。
巴峡向洞庭湖延伸,彭蠡湖在辽阔的沧海之中。
奔涛何时休,故道终不改。
波涛奔腾,何时才会停息,历史的道路始终不会改变。
翩舟事如昨,缁鬓忽已皠。
往事如翩翩舟影一般,黑发如今已然变为白发。
俗隘路方棘,体病气未馁。
世俗的限制依然存在,身体的疾病尚未消退。
春尽困旅琐,此意果谁待。
春天已经过去,困于旅途琐事之中,这种心情终究有谁来理解呢?
欲见湘南人,问之以兰茝。
我渴望见到湘南的人们,向他们询问关于兰草的事情。
川途恐寇暴,徒御鲜资贿。
沿途有可能会有盗贼的威胁,徒劳地准备了一些财物来贿赂。
危阳日九回,山茹且归采。
危阳山的太阳已经九次升起,山茹却还未采摘。
这首诗词以庐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感慨。诗人在游览庾公楼时,发现自己已经历了三十年,身边的人事物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庐山作为自然景观依然存在。诗中描绘了巴峡与洞庭湖相连,以及彭蠡湖在辽阔的沧海之中的景象,表达了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的对比。诗人感慨时光荏苒,描写了自己白发苍苍的形象和身体的不适,以及对琐事和旅途的困扰。诗人期待能与湘南的人们交流,并询问有关兰草的情况,展现了对乡愁和联系的渴望。最后,诗人提到了沿途的危险和山茹未采摘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困境和未完成的心愿。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和个人的体验为线索,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时光流转、人生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主题。通过描绘庐山的永恒和历史的变迁,诗人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和处境,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方回简介
元代·方回的简介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 方回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将安将乐
-
崇班复此除
出自 唐代 宋璟: 《奉和御制璟与张说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应制》
-
春风沸玉舟
出自 宋代 曾丰: 《续赴罗少卿饭坐上点和前韵》
- 至今周孔不言功
-
人亦谓可憎
出自 宋代 郑刚中: 《送宋叔海郎中总领湖北》
-
醉中时作短歌行
出自 元代 赵孟*: 《虞美人·池塘处处生春草》
-
西窗又横
出自 元代 许有孚: 《太常引·绿衣持节拥亭亭》
- 黑云压垒骓嘶风
- 银河泻影
-
清霜憔悴减毛衣
出自 清代 顾炎武: 《路舍人客居太湖东山三十年,寄此代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