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次韵邓善之书怀七首》是宋代文人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承和友谊的思考和感叹。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我听着髯张的琴声,
清幽如月夜的笳声。
曹思先的七子们,
杜老也到了三巴。
他们有能力推动和拉拔,
没有瑕疵可供挑剔。
文化的隐士留下深刻的论述,
如同霜露滋养着老蒹葭。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琴声和笳声,抒发了作者对音乐之美的赞叹。髯张是指髯张庭(张髯),他是北宋著名的琴师,其琴艺被认为清婉动听。诗中作者通过听琴声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欣赏之情。
诗词中提到了曹思先的七子和杜老到三巴,暗示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曹思先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他培养和推广了许多有才华的学生。杜老则指杜甫,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提及这些文化名人,作者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性的思考。
诗词中还提到了"有力能推拉"和"无疵可汰沙",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承中力量的推动和对瑕疵的排除的渴望。作者希望有能力的人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而文化自身应当摒弃瑕疵和不足,以保持其纯粹和高尚的品质。
最后,诗词以"文潜遗论在,霜露老蒹葭"作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敬佩和思念之情。文潜指文天祥,他是南宋时期的抗元将领和文学家,有许多重要的文论作品。通过提及他的遗论,作者呼应了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性。霜露老蒹葭则是用来比喻文化的古老和坚韧,蒹葭是一种生长在沼泽地的植物,它经受住了寒霜和露水的考验,象征着文化的坚韧和持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音乐之美、提及文化名人、探讨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表达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敬佩和思念,展现了作者对文化和友谊的深刻思考和赞美之情。
方回简介
元代·方回的简介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 方回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乡国时时梦里还
-
杨花度俗春
出自 唐代 元稹: 《公安县远安寺水亭见展公题壁漂然泪流因书四韵》
- 抛生禁鸟餐
-
屈指数别日
出自 唐代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裴侍御》
-
剑门遥裔俯灵丘
出自 辛常伯: 《军中行路难(与骆宾王同作)》
- 忘形侣猿鹤
-
岂是螳螂敢当车
出自 唐代 邓肃: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纪德十一首》
- 自是先生眼根钝
-
寻山得胜游
出自 宋代 苏轼: 《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灭决囚禁·自》
- 交比向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