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陈普的名句 > 何须万里役楼船

何须万里役楼船

出自宋代陈普的《中庸·道不远人五首

“何须万里役楼船”出自宋代陈普的《中庸·道不远人五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xū wàn lǐ yì lóu chu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纲五典不用学,旦气清时在枕边。
未出母胎无不具,何须万里役楼船

鉴赏

《中庸·道不远人五首》是宋代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庸·道不远人五首》

三纲五典不用学,
旦气清时在枕边。
未出母胎无不具,
何须万里役楼船。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思想,即道德规范和准则并不需要刻意学习,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当太阳升起时,清晨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而道德准则也就在我们的枕边。每个人在出生前就已经具备了道德的天赋,不需要通过漫长的旅途和辛勤的劳动来实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陈普对道德的理解。诗人认为,道德并不需要通过刻意的学习来获得,而是与生俱来的。他将道德准则比作清晨的气息,使人感到清新和愉悦。这种意象使读者感受到道德的自然和内在的力量。

诗中的“三纲五典”是指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指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责任和义务;五典是仁、义、礼、智、信,指道德的根本原则。陈普认为,这些道德规范已经根植于人类的本性之中,不需要刻意学习,只需意识到并践行。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奔波劳累的质疑。他认为,人们不需要像万里役楼船一样长途跋涉和辛勤努力,才能够获得道德的真谛。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本善的信仰,强调了道德的自然和内在的特性。

通过这首诗词,陈普传递了一种深邃的思想,强调了道德的内在本质和人性的善良。他鼓励人们通过自省和内心的觉醒,去认识和践行道德准则,而不是被外部的环境和条件所左右。这种思想在宋代的儒家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陈普简介

宋代·陈普的简介

陈普

陈普,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今属蕉城区虎贝乡文峰村)。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

...〔 ► 陈普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