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题合江亭》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石鼓山上一座小亭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石鼓山头一小亭,
乾坤万里眼双明。
虽因刺史能寻胜,
不遇昌黎岂得名。
衡岳云开秋洗碧,
蒸江湘合水争清。
书岩莫辨当时字,
空积尘泥野草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石鼓山头上的一座小亭为背景,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的石鼓山亭,可以理解为作者的心灵栖息之处。亭子位于山头,象征着作者的心灵高处,与世隔绝。乾坤万里眼双明,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小亭的推崇和赞美,亭子的位置和景观使得作者能够俯瞰广袤的天地,寓意着作者的视野开阔。
接着,诗中提到了刺史,刺史是古代官职的一种,代表着权力和地位。诗中描述了刺史能够寻胜,意味着他可以寻找到胜利和成功的道路。然而,作者却表示自己并没有遇到类似的机遇,所以无法在昌黎(地名)得到名声。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自身命运的思考和对于成功机遇的无奈之情。
随后,诗中描绘了衡岳的景色,衡岳是指湖南的衡山,被赞美为高山秀丽的胜地。诗中提到云开秋洗碧,蒸江湘合水争清,通过形容衡岳的山水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景色的美丽。
最后,诗中提到了书岩,书岩是指山上的一块岩石,可能有文人墨客在上面题字。作者在诗中表示无法辨认当时的字迹,岩石上积满了尘土,草木也在上面生长,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和机遇的思考,以及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在景物的描绘中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思索和感慨,给人一种静谧、深沉的情感。
赵汝鐩简介
宋代·赵汝鐩的简介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 ► 赵汝鐩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