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渡轻舟竞
出自宋代:张镃的《清晕阁在柳洲寺旧址二首》
幽寺知何处,风钟关远撞。
孤花明几席,阴树惜轩窗。
唤渡轻舟竞,窥人白鸟双。
寸心方自适,肯易利荣降。
鉴赏
《清晕阁在柳洲寺旧址二首》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幽寺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幽寺知何处,
风钟关远撞。
孤花明几席,
阴树惜轩窗。
唤渡轻舟竞,
窥人白鸟双。
寸心方自适,
肯易利荣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幽寺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幽静寺庙的追思和思考。诗的开头写道“幽寺知何处”,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幽静寺庙的位置和存在的疑问,显示出诗人在寻找宁静和内心安宁的过程中的迷茫。
接着,诗人描绘了“风钟关远撞”,通过描写风声和钟声的交织,表达了环境中充满的宁静和寂静。这种宁静的氛围使得细微的声音变得格外明显,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宁静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中出现的“孤花明几席”和“阴树惜轩窗”展示了寺庙中的景色。孤花和阴树的存在,增添了幽静的氛围,突出了与世隔绝的感觉。明几席和轩窗则暗示了诗人在这个寺庙中的坐席和窗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寻求宁静和自我反省的意愿。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唤渡轻舟、窥人白鸟双的情景。唤渡轻舟竞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于追求自由和超脱的渴望,而窥人白鸟双的描绘则展示了与自然相融合的愿望。这些景象在整首诗中起到了烘托和衬托的作用,凸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和自我成长的追求。
最后两句“寸心方自适,肯易利荣降”表达了诗人在幽静寺庙的环境中找到了自我舒适的状态,并且愿意放下功名利禄来追求内心的满足和成长。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和选择。
综上所述,《清晕阁在柳洲寺旧址二首》通过描绘幽静寺庙的景象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自我反省和追求内心成长的思考和渴望。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超脱和内心平静的意境。
张镃简介
宋代·张镃的简介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 张镃的诗(1篇)〕猜你喜欢
-
聚散但惭长见念
出自 唐代 白居易: 《侍中晋公欲到东洛先蒙书问期宿龙门思往感今辄献长句》
-
八郡咏歌声
出自 宋代 包恢: 《水调歌头(三月初三)》
- 长者扬声唤不回
- 灯传三世火
- 植杖劝芸锄
-
未遂去蓬瀛
出自 宋代 魏野: 《寄河中田沃兼呈李渎徵君》
- 望君君讵知
-
不用红纱照座隅
出自 宋代 苏轼: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
何须魏帝一丸药
出自 宋代 苏轼: 《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
却怜身处世
出自 元代 王恽: 《感皇恩 癸未重午日,冶头回辔,得感皇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