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界西穷陕
出自宋代:宋庠的《晚登东楼怀子京镇阳二首》
周界西穷陕,常山北尽边。
关河相望日,容鬓各衰年。
蓬乱将风野,禽稀欲雪天。
治戎如有暇,莫惜赋归田。
鉴赏
《晚登东楼怀子京镇阳二首》是宋代作家宋庠的诗作。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东楼,俯瞰子京镇阳,感怀边疆的景象和自身年华逝去的心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上东楼迟迟怀念子京镇阳两首
周界西穷在陕西,常山北尽边境。
关河望见远方日,容颜和鬓皆已衰老。
戈矛萧瑟在风中摇曳,禽鸟稀少寒天欲降。
治理戎事若有闲暇,不可忽视文归田园。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作者登上东楼俯瞰子京镇阳为主题,通过对边疆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边塞地区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从地理位置、天空、自身容貌和边塞景观等方面入手,勾勒出一个边塞地区的形象,同时暗示了自身的衰老和对归田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边塞地区的思念和对光阴逝去的感慨。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边塞地区的位置,以及作者从东楼望见的关河和远方的太阳。通过"周界西穷在陕西,常山北尽边境。关河望见远方日"的描写,展示了边塞地区的辽阔和边陲的孤寂感。
接着,诗人写道"容颜和鬓皆已衰老",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年华逝去的感慨。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中年,容貌和发鬓已经逐渐衰老。这种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年龄的思考,使诗词更加富有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戈矛萧瑟在风中摇曳,禽鸟稀少寒天欲降",通过对风声和禽鸟的描绘,传达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和孤寂。风声中萧瑟的戈矛,凋零的景象,以及稀少的禽鸟,都暗示了边塞地区的荒芜和严寒的气候。
最后两句"治理戎事若有闲暇,不可忽视文归田园",表达了作者对归田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在边塞戍守之余能够有机会回归田园,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这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士人生理想的一面。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凝练的意象,勾勒出了边塞地区的景象和作者的思绪。通过对边塞地区的描写和自身的感慨,诗人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士的情感和理谢谢您的阅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边塞地区的思念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同时展示了对归田生活的向往。希望这个赏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宋庠简介
宋代·宋庠的简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 ► 宋庠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