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送王秘校岭南都讲学》是宋代诗人宋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才曾经黯然销魂,如今您在这里开启了荣耀。您将在此地传授学问,成为稷下学宫的一位官员。乡市繁华的槐树青翠依依,微风吹过舞台清新明亮。经过考验才能明白古代的智慧,只有在奋发向上之后才能取得成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王秘校的赞美和祝福,以及对他在岭南地区传授学问的期望。诗中提到了王秘校的高才,曾经黯然销魂,但如今他在岭南地区开展讲学,为人们传递知识,使他重新获得了荣耀。诗人表达了对王秘校的敬意和欣赏,认为他将在岭南地区成为一位重要的学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王秘校的学术事业和成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乡市的绿树和舞台上的清风,与王秘校的讲学活动相对应,表达了对他学问的赞赏和祝福。诗人还提到了稷下学宫,这是古代中国的一所重要学府,暗示着王秘校将成为学术界的重要人物。诗词的整体氛围积极向上,鼓励人们通过学问和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王秘校的敬佩和对学问的推崇。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鼓励读者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来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时,诗词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学问的重视和对学术成就的赞赏。整体而言,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王秘校的祝福和对他所从事的学术事业的认可。
宋庠简介
宋代·宋庠的简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 ► 宋庠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