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临秋三首》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素潦沙成岸,苍条柳映津。
在荒芜的沙滩上,潮水退去后形成了河岸,绿色的垂柳倒映在水中。
蝉休疑惜己,晴去似猜人。
蝉虽然不再鸣叫,似乎是在顾及自己的身体,晴天离开时却像是在猜疑别人。
绀幕随天远,琼鉤伴月新。
蓝色的帷幕随着天空渐渐远去,明亮的月光伴随着新的一轮月亮。
清风时一至,吹尽故缨尘。
清风不时吹来,吹散了旧时的尘埃和往事。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事的无常。素潦沙成岸,苍条柳映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时光流转的无情和人事变迁的感叹。蝉休疑惜己,晴去似猜人,表达了蝉虽然不再鸣叫,却似乎有自己的顾虑,离去时又似乎在猜疑别人的心思。绀幕随天远,琼鉤伴月新,描述了蓝色的帷幕随着天空的变化逐渐远去,而明亮的月光则伴随着新的一轮月亮的出现。清风时一至,吹尽故缨尘,清风吹来,带走了过去的尘埃和纷扰,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练而准确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主题。在静静品读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以及人生的无常,产生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深思。
宋庠简介
宋代·宋庠的简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 ► 宋庠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