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诗词:《为甘翰臣题非园图》
中文译文:
有地瓯脱海之角,
蒙笼草树杂花药。
依径廊亭茅盖头,
待月生东日西落。
晨夕步寻半吾党,
听鸟听虫微籁作。
主人好客如性命,
每至围坐倾觞酌。
抟控烟霞纵谈咏,
醉颊飘髯映林薄。
从知大侠隐阛阓,
能外形骸自行乐。
十年烽燧点禹甸,
缩手安问散腰脚。
分作遗民娱老乡,
天假奥区万灵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陈三立创作的近代诗词,题为《为甘翰臣题非园图》。诗人以形容甘翰臣的园林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和描写主人的风貌,展现了园林的美丽和主人的好客之情。
诗中描绘了园林的景物,有海角、草树和杂花,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景色的丰富多样。廊亭、茅盖等建筑形成了一条美丽的小径,人们可以在其中等待月亮的升起和落下。这些景物和建筑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宁静和自然之美。
诗人还描述了主人的好客之情,将主人的好客比作性命般珍惜。每次有客人到访时,主人都会热情地款待,共同围坐,倾心畅谈,举杯畅饮。这种好客之情和亲切的氛围,使得园林成为人们交流互动的场所。
诗中还描述了主人的风貌,形容他把控着烟霞,自由地谈论和吟咏。主人醉酒后,面颊上的胡须随风飘拂,映照在林荫薄处。这样的描写体现了主人豪情万丈、自在自乐的精神态度。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甘翰臣的赞赏。甘翰臣才华横溢,十年间在文学和政治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不仅在烽火战乱中表现出色,而且在安稳的时光里也能为百姓和老乡带来欢乐和娱乐。他的才华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使得他在人们心中成为一个伟大的侠客。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园林的美丽和主人的好客之情,同时也赞美了甘翰臣的才华和品质。通过这些描写和赞美,诗人表达了对园林和主人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陈三立简介
近现代·陈三立的简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 陈三立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