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游胡园观菊》是近代诗人陈三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游览胡园观赏菊花的情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感受,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山郭满秋光,兴怀访园菊。
廊万列层层,缀枝绚金玉。
四照动寒籁,霜露气初肃。
拥随哗仕女,衣鬓微馨触。
怜取遗世姿,题品属万目。
栖鸟窥茗坐,水石衔晴旭。
旦暮餐落英,痴对风吟竹。
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诗人以游览胡园观赏菊花为题材,描绘了园内山郭的景色,满目的秋光使诗人心生兴致,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观赏菊花。廊道里整齐地排列着无数层次的菊花,如同金玉般美丽绚烂。四周的景物随着风的吹动发出寒意,霜露的气息昭示着初秋的到来。
在这美景之中,诗人被仆人们簇拥着,轻触着衣袖和鬓发微香。他怜悯地欣赏着这些绚丽的菊花,感叹它们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可以成为万人景仰的对象。诗人坐在茶几旁,看着栖息在菊花上的鸟儿,品味着茶的醇香,感受着水和石头承载着晴朗的旭日。
在早晚间进餐的时候,诗人沉醉于花瓣飘落的美景中,与风声一起吟唱着竹子的韵律,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痴迷和对生活的悠然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秋日游览胡园观赏菊花的心情与感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和菊花的绚烂。诗中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宁静和悠然的情感。
陈三立简介
近现代·陈三立的简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 陈三立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