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见古寺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鉴赏
诗词《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是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诗,它描述了一幅送别场景,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旅途的美好遐想。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綦毋潜、李颀一起离开东京府县,乘船前往白马寺的情景。诗人描述了友人们骑在马上,经过东门,再次回望东京,上了孤舟,然后各位贤豪纷纷相送,船行千里流水。夕阳映照在赤岸上,微弱的水波和烟雾逐渐平息。作者表示自己是个官场之外的人,不再计较功名利禄,只愿醉来就此停留下来。月亮明亮地照耀着古寺,诗人站在林外的高楼上俯瞰,南风吹开了长廊,夏夜的凉爽仿佛秋天。江水下的月光照亮吴县,作者梦中漂泊归来。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离别时的情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旅途的美好遐想。通过描绘东京府县离别的一刻,诗人展现了亲切和温暖,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归途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流畅,用意明确,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离别后的深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挚爱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从政生涯的烦闷。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是王昌龄才子风范的体现。
王昌龄简介
唐代·王昌龄的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 王昌龄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天遣幽怀为一抒
-
怀仁道并遮
出自 唐代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赠二君子》
- 留待移根栽玉井
-
芳树丛生庭砌间
出自 楼钥: 《鹿伯可郎中园池杂咏·桂堂》
- 疾风无末势
-
非缘荆渚依刘表
出自 宋代 杨亿: 《次韵奉和知府温尚书送致政朱侍郎十六韵》
- 百年鼎鼎杂悲欢
- 四旁无蔕下无根
-
相别火与沷
出自 明代 陆釴: 《西山诗次李宾之韵(壬辰年十二月)》
-
滚滚潮声喧万鼓
出自 元代 梵琦: 《渔家傲·听说娑婆无量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