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陈三立的名句 > 离披倒山影

离披倒山影

出自近现代陈三立的《携家观农事实验场还憩邻校六朝松下

“离披倒山影”出自近代陈三立的《携家观农事实验场还憩邻校六朝松下》,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í pī dào shān yǐ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城根吐广场,偕寻忘南北。
碧草连无垠,日气翻野色。
篱落转花径,丛菊自成国。
方塘鹅鸭喧,圈牛杂白黑。
暖风流未高,萌颖待滋息。
学稼通化工,茫茫呼后稷。
隔泥古松在,摩抚拨荆棘。
离披倒山影,挂枝悟写墨。
承平题句处,魂痕不可拭。
车音荡长墙,飞唾接归翼。

鉴赏

《携家观农事实验场还憩邻校六朝松下》是近代诗人陈三立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一个农事实验场的景象,以及与邻近学校的相互交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带着家人来到农事实验场,再次休憩在六朝时期的松树下,城根上宽广的广场向我们展示。碧绿的草地延绵无边,阳光的气息翻腾着野外的色彩。篱笆和小道交错,花径蜿蜒而成,丛丛菊花自成一国。方形的池塘里,鹅和鸭嘈杂地嬉戏,牛群在圈中杂着黑白的颜色。暖风吹过,万物尚未生长,新的生机正在等待滋长。学习农作物的培育和化学工艺,茫茫地呼唤着后稷(农神)。古老的松树隔着泥土,我摩挲拨开荆棘,离开影子,领悟写作的墨香。在这宁静的地方,我感受到魂痕的存在,无法抹去。车辆的声音回荡在长长的墙上,飞翔的鸟儿将岗哨传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农事实验场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诗人带着家人来到实验场,观察到了城市与农田的交融之处。广场上的碧绿草地和野外的阳光为整个场景增添了活力和色彩。诗中出现的篱笆、花径和菊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独立的国度,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力量。

诗人还描述了池塘中的鹅和鸭在欢乐地嬉戏,以及牛群在圈中的喧闹。这些生动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活力和热闹,展现了农田和农民的生活场景。

诗中还有对农作物种植和化学工艺的学习的提及,表达了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工作的关注和认可。通过描述茫茫呼唤着农神后稷的情景,诗人呼吁人们珍惜农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古老的松树象征着历史和传统,它们在泥土之间承受着岁月的磨砺。诗人通过触摸和拨开荆棘,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领悟和理解。这里的宁静和墨香让诗人感受到了灵感的涌现。

整首诗以充满活力和韵律的语言描绘了农事实验场的景象,同时融入了对自然、农业和艺术的思考。通过这首诗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一幅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农田和农民工作的赞美和思考,同时融入了对自然和艺术的感悟。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以及农田和农民的辛勤劳动所带来的热闹和喜悦。同时,诗人对农业文化的重视和对艺术创作的领悟也给人以启示,使人们对农业和艺术的发展有更深的思考和关注。

陈三立简介

近现代·陈三立的简介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 陈三立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