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花满眼
出自近现代:陈三立的《正月十七日探梅俞园感逝成咏》
红艳蕾初胎,依然手植梅。
年年花满眼,湖海一归来。
栏楯迷前赏,风香写独哀。
魂兮寻月下,应伴绕千回。
鉴赏
《正月十七日探梅俞园感逝成咏》是近代诗人陈三立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红艳蕾初胎,依然手植梅。
这一串串红艳的花蕾初次绽放,仿佛仍保留着植梅者的初心。
年年花满眼,湖海一归来。
每年都会看到满眼盛开的花朵,这是湖海主人归来的昭示。
栏楯迷前赏,风香写独哀。
眺望栏杆,迷失在前方的美景中,微风中弥漫的花香写下了孤独的哀愁。
魂兮寻月下,应伴绕千回。
灵魂寻觅在月下,应该伴随着无数次的往返。
这首诗词以描绘梅花的美丽为主题,通过表现梅花的初次绽放和岁月更迭中的归来,传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红艳的花蕾象征着生命的新生,而植梅者的初心则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坚持。每年的盛开都是湖海主人归来的象征,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作者站在栏杆前,迷失在美景中,感受着花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哀愁之情。最后,作者将灵魂寻觅在月下,以表达对梅花之美的追逐和追忆,将梅花的美丽与时光的流转相结合,赋予了诗词更深层次的意义。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读者可以感受到梅花的高洁和坚韧,以及作者对美和生命的热爱。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让人们在感受到美的同时,也引发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陈三立简介
近现代·陈三立的简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 陈三立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二十有九即帝位
出自 唐代 白居易: 《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
- 疑别秦宫初断肠
-
尽日醉懵僜
出自 唐代 元稹: 《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
-
世阅空悲命
出自 唐代 孙逖: 《故陈州刺史赠兵部尚书韦公挽词》
- 毁誉未必公
- 彤史嗣英飚
- 劈破凡心
-
政有梅花管迎送
出自 宋代 方岳: 《易地昭武去之日与家人集新作南门书水镜壁上》
-
已输徐氏先
出自 宋代 王灼: 《得孙以诗邀立夫兄次明丈作看客》
-
騋牝三千归汉闲
出自 宋代 贺铸: 《彭城三咏之一戏马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