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办孝如媒妁
出自金朝:马钰的《姚源忆故人 舍弟运甫有书议葬事,以词答之》
在生已是为来错。
死后形骸丑恶。
合避三光寥廓。
埋了休拾掇。
子孙办孝如媒妁。
迁葬分明嬉谑。
并骨共同棺椁。
显露贪欢乐。
鉴赏
《姚源忆故人 舍弟运甫有书议葬事,以词答之》是元代马钰所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死者的形骸丑恶和葬事的草率处理,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在生已是为来错。
死后形骸丑恶。
合避三光寥廓。
埋了休拾掇。
子孙办孝如媒妁。
迁葬分明嬉谑。
并骨共同棺椁。
显露贪欢乐。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舍弟的怀念之情。诗中描述了舍弟去世后的情形,指出生前的舍弟已经遭遇了不公,死后的遗体则变得丑恶不堪。作者以此来反思人生的无常和生死的无常,表达了对逝去亲友的思念之情。
诗词中提到了葬事的处理草率,以及将舍弟的遗体安葬在荒凉之地,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仪式。这种草率处理和不尊重的态度进一步强调了诗中的思考: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生命的宝贵和逝者的尊严。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一种迁葬的情形,将舍弟的骨灰与他人的棺椁合葬,显露出人们对享乐和欢乐的追求,而忽视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敬意。
整首诗词通过对舍弟去世和葬事的描写,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对生死的态度。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亲友离别的伤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呼唤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逝者的敬重。同时,诗词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被物质欲望所迷失,应当对待生命和逝者都怀有敬畏之心。
马钰简介
金朝·马钰的简介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 ► 马钰的诗(1篇)〕猜你喜欢
-
感物遂成篇
出自 唐代 吕温: 《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
-
中涂生告别
出自 宋代 释印肃: 《金刚随机无尽颂·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
案上漆书何世字
出自 项安世: 《题狄彦哲云溪隐居二首》
-
公贵无留资
出自 宋代 李洪: 《庆陵季文尚书休致会者三十一人各赋诗》
- 却倚紫阳千丈岭
-
霖雨润寰区
出自 宋代 王禹偁: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
- 寒沙曲渚杳不辨
- 复复东与西
- 天每靳其机
- 腰鎌争出傍晴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