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仇远的名句 > 万里岂宜常作客

万里岂宜常作客

出自元代仇远的《庆孝僧自金陵回虎林

“万里岂宜常作客”出自宋代仇远的《庆孝僧自金陵回虎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lǐ qǐ yí cháng zuò kè,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白下长干住几年,西风入梦即飘然。
断桥梅柳全非旧,古刹钟鱼大胜前。
万里岂宜常作客,一箪且可稳栖禅。
沧江东去风波恶,亦欲湖山结数椽。

鉴赏

《庆孝僧自金陵回虎林》是宋代仇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住在长干白下已有几年,
西风吹入梦境,让我心飘然。
断桥上的梅花和垂柳,已然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古刹里的钟声和鱼儿,比以前更加壮丽辉煌。
万里之外,怎能常做客,
只要有一箪食物,就能稳定地居住在禅林。
东去的沧江风浪汹涌恶劣,
我也想与湖山结下几根梁柱。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庆孝僧从金陵回到虎林寺的心境和感慨。庆孝僧在白下长时间居住后,西风吹入他的梦中,让他心情飘然,对过去的景物和事物有了新的感受。他注意到断桥上的梅花和垂柳已经改变了样貌,而古刹里的钟声和鱼儿却比以前更加壮丽辉煌。尽管他远离了家乡,但他并不常常外出游历,只希望有一些简单的食物,就能稳定地生活在禅林中。然而,他也向往着东去的沧江和湖山,希望能与之结下一些深厚的情感纽带。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庆孝僧的心境和感受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禅宗修行和自然之美的领悟。作者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庆孝僧在长干白下的居住经历,以及他对自然和寺庙景物的观察和感悟。通过西风吹入梦中的描写,表达了庆孝僧内心的宁静和对禅境的追求。诗中的断桥梅柳和古刹钟鱼,被赋予了更加壮丽辉煌的意象,传递出作者对禅宗和佛教文化的推崇和赞美。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庆孝僧对禅林生活的向往和对湖山的情感寄托,展现了他的豪情和远大抱负。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传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和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给人一种宁静、清新、豪放的感受。

仇远简介

元代·仇远的简介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 仇远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