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李曾伯的名句 > 当思牧民意

当思牧民意

出自宋代李曾伯的《登寿沙和抑斋韵

“当思牧民意”出自宋代李曾伯的《登寿沙和抑斋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āng sī mù mín yì,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境占祝融胜,镇从盘古为。
车航一都会,鼎鼐几楼台。
远水便鸥狎,前峰约雁回。
当思牧民意,保养甚於胎。

鉴赏

《登寿沙和抑斋韵》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上寿沙的山峰,抑制内心的烦忧。
这里的景色胜过了祝融山,它的气势自古以来就如盘古的力量般镇定。
在这里,车船在一座繁华的都市中穿行,高楼大厦宛如鼎鼐般耸立。
遥远的水面上,白鸥轻盈地飞舞,前方的山峰时常有雁群回归。
在这里,我们应当深思牧民们的心愿,保护和培育他们胜过保护胎儿般的珍贵。

诗意和赏析:
《登寿沙和抑斋韵》以山水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牧民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祝融山和寿沙山的景色,强调了寿沙山的壮丽和神圣,将其与盘古开天辟地的力量相提并论,展现了山势的雄伟和威严。

诗词描绘了一幅繁华的景象,车船穿行于都市之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给人以繁荣繁华的感觉。同时,远处的水面上鸥鸟翱翔,山峰间雁群频繁往返,揭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循环不息。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牧民的思念和关怀,呼吁保护和培养他们,将他们的生活和未来视为至关重要的事情。这种关怀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关注,传达出一种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整首诗以壮丽的山水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牧民生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它既有山水诗的奇峰异水之美,又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深情厚意的创作态度。

李曾伯简介

宋代·李曾伯的简介

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 ► 李曾伯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