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刺刺耳边声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杨尚书和晴字韵诗适趋部宿再韵谢之》
静将躯榦验阴晴,风雪中閒玉汝成。
补被直趋郎省直,更无刺刺耳边声。
鉴赏
《杨尚书和晴字韵诗适趋部宿再韵谢之》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静静地,待身体检验阴晴,
在风雪之中,我闲散地度过日子。
补好了被褥,径直去拜访郎官,
无需再听到刺耳的言辞。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自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平和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主人公静静地等待着阴晴变化,逍遥自在地在风雪中度过时光,修补好被褥后,直接去拜访郎官,不再听到令人不快的嘈杂声。诗意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舒适、和谐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恬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场景描绘了一个安详宁静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愉悦。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风雪中闲散度日,体验阴晴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修补被褥后径直去拜访郎官,更是表达了对纯粹、高尚的人际关系的渴望。最后一句"更无刺刺耳边声"则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环境的向往,不再听到刺耳的嘈杂声,享受真正的宁静。
这首诗词结构简洁,意境清新,表达了作者对平和宁静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静谧的场景,诗人诉说了自己内心的愿景,引发读者对美好生活的思考和向往。
魏了翁简介
宋代·魏了翁的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 魏了翁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