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须兴尽回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知崇庆府致政何君挽诗二首》
不把英雄彀,移为仕进媒。
邑獒群怪吠,灶婢亦惊猜。
且效功成退,宁须兴尽回。
芸芸终有谢,赢得早归来。
鉴赏
《知崇庆府致政何君挽诗二首》是宋代文人魏了翁所作的两首挽诗。这首诗表达了对知交朋友何君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不把英雄彀,
移为仕进媒。
邑獒群怪吠,
灶婢亦惊猜。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对朋友何君的赞美和思念。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朋友不愿将才华浪费在平凡的官场生涯中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英雄彀"指的是英雄之才,"移为仕进媒"则意味着将才华用于官场。作者认为朋友的才华应该被更好地利用,而不是浪费在官场的繁文缛节中。诗中的"邑獒群怪吠,灶婢亦惊猜"描绘了官场上的是非之声和纷争,以及普通百姓对这些事情的猜测和惊讶。通过这种描绘手法,作者进一步强调了朋友的才华应该超越这些琐碎的事务。
第二首:
且效功成退,
宁须兴尽回。
芸芸终有谢,
赢得早归来。
第二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何君的期望和祝福。诗中的"效功成退"表示作者希望朋友在取得一定成就后能够及时退隐,不被功名所困扰。"宁须兴尽回"则表达了作者认为朋友应该及早回归平凡生活的愿望。诗中的"芸芸终有谢"意味着人生的辉煌和荣耀终将逝去,而"赢得早归来"则寄托了作者对朋友能够早日回归平凡生活的期盼和赞美。
这两首挽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赞美和祝福。通过对官场的批评和对平凡生活的讴歌,诗中体现了作者对真正价值的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这些诗作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诗意,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儒雅情怀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魏了翁简介
宋代·魏了翁的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 魏了翁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