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空霜满荆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前利路运判冲佑李君挽诗二首》
笃谨宁违俗,清淳不近名。
几多岐上泣,独自吉中行。
岁晚露沾草,山空霜满荆。
南溪后月夜,的的为谁明。
鉴赏
《前利路运判冲佑李君挽诗二首》是宋代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的坚守正道、不追逐名利的精神,以及对人生的深思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诗词中蕴含的诗意是笃谨宁违俗,清淳不近名。作者以笃守正道为己任,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受世俗的诱惑和干扰。他追求纯粹而不追逐虚名,保持内心的纯洁和淳朴。
诗词中流露出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坎坷和困难,他曾几度受到挫折和困厄之苦,但他依然独自前行,坚定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种坚韧和勇气使得他与众不同,与他人产生了差异。
诗词中描绘了岁晚露沾草,山空霜满荆的自然景色。这些景色反映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诗词的最后两句“南溪后月夜,的的为谁明”是一种追问和思索。月夜中的南溪,明亮的月光照耀下,作者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这种追问和思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邃思考和对宇宙之谜的探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魏了翁坚守正道、不追逐虚名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入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追问,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感受,以及对宇宙之谜的追寻。
魏了翁简介
宋代·魏了翁的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 魏了翁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