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上周益公》是宋代曹彦约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于寒暑更替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译文:
在荒凉的村庄,建起午时的月亮,螽斯鸣叫。我问炎热的夏天为何如此炽烈,却意欲制造秋天的声音。自称是平凡冷落的族类,四方天地中无令名。振动的羽翼时常自叹息,在野外的神灵屡次惊扰。常常担心迎接寒冷的时光,风霜莽莽飘零。回忆起昨天在寒谷中,春风全然地唤醒了我。百草芬芳赠予我,我奔赴远方充满勇气。这时候,我还未茁壮成长,但已经感受到这片草地的繁荣。感受到蟋蟀的歌唱,日月的轮回倾泻而至。忙碌的织物尚未成为一篇篇章,悲凉的声音难以被听懂。愿意说话的日子里,随着仓庚的鸣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描写荒村的午时月亮、螽螂的鸣叫以及对夏天和秋天的思考,表达了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索。诗中的“自言本寒族,四海无令名”表达了诗人自我感觉平凡而冷落,没有在世俗中留下名声。他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于寒暑更迭的担忧,彰显了对于光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感触。诗中通过对春风、百草、蟋蟀的描绘,展现了对于生命力和希望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于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词以流畅的叙述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诗人内心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同时,通过对春风、百草和蟋蟀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生命力和希望的赞美。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引发人们对于生命和命运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
曹彦约简介
宋代·曹彦约的简介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 曹彦约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