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后来人
出自宋代:曹彦约的《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
昔在慈恩会,交新意已亲。
相逢游宦处,不比后来人。
共度衡阳夏,平分岳麓春。
夤缘如此少,欲别倍伤神。
鉴赏
诗词:《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
中文译文:
曾经在慈恩寺相识,心意相投已十分亲密。如今相逢在官场游走之时,与后来的人相比毫不逊色。共同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平分了岳麓山上的春光。因缘际遇如此短暂,如今分别倍感伤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创作的,描述了与郭承禧同年解除官位的经历。诗中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和对现状的反思,表达了对友情和岁月流转的感慨之情。
首先,诗人提到过去在慈恩寺相识的情景,以及彼此之间的情感交融,显露出深厚的友谊和情谊。这种情谊在官场中的游走与斗争中得以继续,使得诗人与郭承禧并不输给后来的人。
其次,诗人描绘了一段共同度过的时光,包括共度的夏天和平分的春光。这种共同经历和分享的美好时光进一步加深了诗人与郭承禧之间的情感纽带。
然而,诗人也感叹缘分如此短暂,现在不得不分别。这种别离倍感伤神,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依恋之情,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郭承禧的情谊和共同经历,表达了对友情和岁月的珍视和感慨。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友情的真挚和美好时光的瞬息即逝,引发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曹彦约简介
宋代·曹彦约的简介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 曹彦约的诗(1篇)〕